对明代成化瓷器胎质成色及关于姹紫的认识,许多专家和收藏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轩用收藏的藏品对比来谈谈看法,欢迎评议。
成化时期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青花瓷之淡雅之态如轻歌曼舞,画意飘逸潇洒。成化斗彩器物装饰讲究浓淡搭配,以平涂为主,不分阴阳,画面缺少层次感。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朵无阴阳向背之分,人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山石也无凹凸之感。
成化色彩具有清雅的色彩效果,旷绝古今。孙瀛洲先生对成化色彩特征概括是:“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
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 杏黄色闪微红;
水绿、叶子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 松绿色深浓而闪青;
蜜蜡黄,色稍透明; 赭紫,色暗;
姹紫色,色浓而无光;
葡萄紫,色如熟葡萄而透明;
油红色重艳而有光;
姜黄,色浓光弱。这些色彩在仿制好的可以乱真,唯独姹紫一色不及远甚,在当时它原是焼造时差异的色癖,所以称为姹紫,可以肯定的说,凡带姹紫色的成彩定为真品。
彩色中的“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后代很难模仿,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
正常光线下的姹紫色,色浓而无光

阳光照映下显肉红色的胎色
故宫博物院成化斗彩花鸟纹高脚杯的姹紫色
故宫博物院成化斗彩花草纹杯的姹紫色
台北故宫藏成化斗彩钟式杯姹紫现象
阳光下胎色显淡黄牙白色
成化时期制瓷原料为“麻仓土”,所以这一时期的瓷器胎体具有在光线下呈肉红色、透影为牙黄色的特点,后代因为麻仓土己用绝而改用其他瓷土制瓷,这一特点也不复存在,仿品瓷器胎色透光一般为白或青白色
成化瓷器的釉色泛青白色,而现代仿品釉色白泛灰
欢迎加入讨论
联系电话及微信1359183064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