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开径望三益,卓荦观群书(寻访八大山人之二)

(2011-10-13 19:05:04)
标签:

转载

http://s14/middle/6750de21gaf283d81f2bd&690

http://s14/middle/6750de21gaf2832de23cd&690

http://s4/middle/6750de21gaf28353d1953&690

                   ( 八大山人的书画作品)      

                                            生平经历

    八大山人 --朱 耷 (1626-1706) 真名朱统筌,有雪个、个山、人屋、道朗八大山人等别号。 南昌人。明末清初卓越的大画家。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朱权封宁王于南昌,繁衍八支,朱耷属弋阳王支,袭封辅国中尉。他的父祖都善书画,因此朱耷从小就受到艺术陶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弱冠为诸生。明亡以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满的态度,在奉新县耕香庵落发为僧,时年二十三岁。后隐居进贤县介冈及永丰县睦冈等地。顺治末年,当他三十六岁时潜回南昌,创建青云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时间,才使这坐道院初具规模,并在这里过着“一衲无余”与“吾侣徙耕田凿井”的劳动生活。他想把这里造成一块世外桃源,以求达到他向来“欲觅一个自在场头”的愿望。但这个“自在场头”毕竟是建立在清王朝统治之下,“门外不必来车马”是不可能的。因为常有清朝权贵来此骚扰,他常浪迹他方。

    康熙十七年他五十三岁时,临川县令胡亦堂闻其名,便延请他随其僧长饶宇朴等到临川官舍作客年余。这使他十分苦恼郁愤,遂佯为疯癫,撕裂僧服,独自走回南昌。一年多后,他又回到青云谱,并在这里度过“花甲华诞”。当他六十二岁时,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给他的道徒涂若愚主持。后又隐避在南昌附近的北兰寺、开元观等处。并常卖画度日。后来自筑陋室,名“寤歌草”堂。叶丹居章江有《过八大山人》一诗云:“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藏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老,残山剩水身。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他是孤寂贫寒地在这个环堵萧然的草堂中度过了他的晚年。

http://s9/middle/6750de21g77ea8b88ed88&690

                                        作品象征

    八大山人一生以主要的精力从事绘画,他襟怀浩落,慷慨啸歌。由于时代特点和身世遭遇,他抱着对清王朝誓不妥协的态度,把满腔悲愤发泄于书画之中。所以画中出现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甚至禽鸟一足着地,以示与清廷势不两立,眼珠向上,以状白眼向青天。他常常把“八大山人”四个字联缀起来草写,形似“哭之”、“笑之”字样。他还有很多隐晦艰涩的诗句跋语,表示对清廷极端的仇恨和蔑视。

    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表现了鲜明的爱和憎。如脍炙人口的《孔雀图》及其题诗:“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辛辣地讽刺了那班头戴三眼花翎乌纱帽的汉族大地主屈膝求荣、投降新主子的奴才丑态。

    有一幅山水册页题云:“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他称慕五代北宁间画家董源、郭熙,以其独特笔墨描绘没有受外族侵凌的宋朝江山,而激发起热爱故国的思想感情。《鹊石图轴》(现藏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画中描绘着两只喜鹊立于大石之上,究其画意,具有鹊巢鸠占,翔集浣磐的含义。《诗·召南·鹊巢》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传云:“尸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八大山人作此喻以讽刺清贵不善自谋而强占别人地主。并着意表现双鹊集栖于磐石之上,这不是尸鸠可以占据和动摇得了的。

    他常画的莲荷松石、梅兰竹菊、芦雁凫鹤、鱼鸭鹰鹿等等,大都象征他性格的倔强与高风亮节。他一生坚不为清廷权贵画一花一大石,而一般农民、贫士、山僧、小儿却很容易得到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这种不屈于权势的精神,历来为人们赞赏与称颂。  

                                           艺术成就

    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以绘画为中心,对于书法、诗跋、篆刻也都有很高的造诣。在绘画上他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

    在创作上他取法自然,笔墨简练,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三百年来,凡大笔写意画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响。清代张庚评他的画达到了“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的境界。他作画主张“省”,有时满幅大纸只画一鸟或一石,寥寥数笔,神情毕具。他的书法具有劲健秀畅的气格。篆刻形体古朴,独成格局。

    八大山人在形成自己风格的发展过程中,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又自辟蹊径。他的花鸟画,远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画风和宋文人画家的兰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吕纪、陆治的技法影响,尤致意青藤白阳的粗放画风。他的山水画,远尚南朝宗炳,又师法董、巨、米芾、倪、黄以至董其昌等人的江南山水。在书法方面,他精研石鼓文,刻意临写汉、魏、晋、唐以来的诸家法帖,尤以王羲之的为多。

http://s10/middle/6750de21gaf299285a899&690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特点大致说来是以形写情,变形取神;着墨简淡,运笔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旷;精力充沛,气势雄壮。他的形式和技法是他的真情实感的最好的一种表现。

  八大山人对艺术修养与功力铸锻,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读书至万卷,此心乃无惑;如行路万里,转见大手笔。”他认为画事有如登高,“必频登而后可以无惧”,说明他对艺术不断磨炼的精神。清初画坛在革新与保守的对峙中,八大山人是革新派“四大画僧”中起了突出作用的一人。为了纪念这位大画家,解放后已在南昌市青云谱建立了“八大山人纪念馆”(全国第一所古代画家纪念馆)。

http://s10/middle/6750de21gaf2a22ffe829&690
  

    高人已渺不可寻,艺骨诗心后世几人传?
http://s8/middle/6750de21gaf286f08d757&690

                        生不拜君云谱逃禅寄情于书也画也

                        穷而尚道黍离玩事遣兴则哭之笑之

展厅里阿梅所见——
http://s2/middle/6750de21gaf281596b1c1&690
                《墨荷》

http://s16/middle/6750de21gaf29fc52c3df&690
          《葡萄大石》

http://s2/middle/6750de21gaf2a005d74c1&690
            《蕉石图》

http://s15/middle/6750de21gaf2817304b4e&690

            《孤松图》
http://s10/middle/6750de21gaf29610806f9&690

               《双鹰图》
   八大山人作品幽深玄远,宁静纯洁,超尘脱俗,混然天成。其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向以笔简意赅,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而脍炙人口,称美于世。如《孤松图》自上而下一气呵成,笔墨无多然气势磅礴,孤高挺秀,柔中寓刚,姿态非凡,有吴昌硕先生题跋为证,言山人画“高古超逸,无溢笔无赘笔”精炼至极,以极简之笔来表现松针极繁之形貌。这是八大山人重要的代表作,再如《双鹰图》,此图乃八大山人晚年画鹰之精品,取法明代大画家林良,枯枝危石之上两苍鹰相互顾盼,俯仰之间,英武之姿一览无余。

八大山人为清初画坛革新派“四大画僧”之主将,其人品、画品启迪着三百年来“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李苦禅等一代又一代画家,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

展厅里除八大作品外,还有——

http://s3/middle/6750de21gaf29ed40d942&690
                (元 王蒙 《具区林屋》)
http://s8/middle/6750de21gaf29ee1f6967&690
    (明 徐渭《石榴图》)
http://s4/middle/6750de21gaf29ee7eb683&690
            (明  吕纪《浴凫图》
http://s7/middle/6750de21gaf29eef08ca6&690
          (明 林良《山茶白羽图》
http://s16/middle/6750de21gaf29efa9cb1f&690
             (清 罗牧《疏林幽涧图》

http://s6/middle/6750de21gaf2a59c98e75&690
         (清 牛石慧《雄鸡图》)

http://s14/middle/6750de21gaf29f05c922d&690
                 (清 石涛《山水图》)
http://s7/middle/6750de21gaf29f0c5be06&690
                 (清 王《竹石图》)
http://s9/middle/6750de21gaf29f1481eb8&690
                 (清 郑板桥《墨竹图》)

http://s3/middle/6750de21gaf2a87b162c2&690
          (吴昌硕《荷花》)
http://s4/middle/6750de21g77ea982e1b63&690
                (齐白石《玉兰小鸟》)
http://s10/middle/6750de21gaf29f2515139&690
             (潘天寿《翠鸟》)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