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bmiddle/657d533agc7dc05c11c24&690
七夕,中国“另类”的情人节
文/夏汐
七夕,一个传统而温馨的节日,一个古老而美丽的爱情传说.七夕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因为关于爱情,故“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题记
在我国,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人们俗称“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其实不仅仅是汉族,壮族、满族、朝鲜族等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不过,随着西方“情人节”流入中土,“七夕节”逐渐又被人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关于七月七为什么成为中国的“情人节”,其实这都源于我们中国的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就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流传了千年,一直被人们所歌颂着向往着。而每一年的七夕临近的时候,不管是网络还是报刊都是一些关于“七夕情人节”的形形色色新闻和文字。而文人墨客对“七夕”也特别热衷,总之整个世界都弥漫在这个“情人节”里。
秦观一首《鹊桥仙》更把“七夕”的爱情写到了极致。“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情只两字,一说就千年。其实牛郎织女没有什么可羡慕的,把七夕定为“中国情人节”更是不可思议。我不禁想问:“难道我们还要乞求中国的恋人们都要成为隔河相望的凄凉人儿“?
不管在古时候男人主宰一切的旧社会,还是在这个女人更加渴望幸福的现代社会,人们都渴望着美好的爱情。而这些美好的爱情,恰恰都是那些没有结果的爱情,我们难道对爱情的渴望仅限于此吗?毫无疑问的我们所追求的爱情,是长相厮守的爱情,是那种开花结果的爱情,也是作为婚姻基础的爱情,而绝非“牛郎和织女”这样凄惨的爱情。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只知道七月七,但是并不知道是中国的“情人节”。那个时候我们家有个很大的院子,院子里奶奶种满各种蔬果,有丝瓜有葫芦还有葡萄,每到夏天,我们大家就坐到院子里乘凉,每逢七月七这天,我和姐姐还有堂哥堂姐就早早的吃过晚饭,然后在院子里等着“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那个时候奶奶还比较“年轻”。我们就缠着奶奶要她给我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奶奶就指着天上的“织女星和牛郎星”给我们讲起了他们之间的故事。奶奶告诉我们”牛郎星“和”织女星“的位置和方向,说中间那条白白的就是银河,说是当年王母娘娘为了制止他们相见用头上的簪划出来的。奶奶还告诉我们说:“每年的七月七这天天上的喜鹊在银河之间为他们搭起了鹊桥,让他们相会,因此也只有这一天我们坐到葡萄树下才能听到他们的绵绵情话。天真的我们信以为真,每逢一到七月七这晚我们什么事情也不做,一直呆在葡萄树下”偷听“他们的情话,感觉那是一件最美好的事情。其实那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情为何物?爱为何物?只是觉得这个传说很美好,因此而向往着。
后来奶奶老了,而我们也日渐长大,家乡的院子也荒芜了,再也没有了那些自己种植的葡萄,这些蔬果了,而天上也很难在看到清晰的星空,我们也再也没有大家坐到院子里也没有机会在葡萄树下听“牛郎和织女”的绵绵情话,那些事情也成为我们记忆一部分了,而我们对七月七也渐渐迷糊了。
但是随着年龄的渐渐成长,人们渐渐对“七夕”又热衷起来了。慢慢的它变成了我们中国的“情人节”。也让我对“牛郎和织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有了重新认识,我理解了为什么他们之间的爱情被人们传诵着经久不衰,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的爱情虽然曾经开过花,结果过,但是最后他们的爱情也只能隔着银河”遥遥相望,只能相爱只能相思而不能相守”。
奇怪的是人们都渴望美好的爱情,追求美好的爱情,但是事实上牛郎和织女之间这样的爱情,是我们世人所追求的“美好爱情”吗?我们渴望的爱情难道只是这种“只能相爱,不能相守”的爱情吗?其实不是的。我们追求的爱情是最世俗的爱情,那就是“相爱就要相守”,这才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也是我们认为最完美的爱情。
其实我到今天只过过一次“七夕节”,记得是零七年的时候,那年我还在北京,那晚和好朋友一起吃饭,吃晚饭闲来没事,朋友建议说去“颐和园”走走,其实之前我对七夕节没什么特别感觉。到了颐和园之后,我才发现我们周围的人对“七夕节”的热衷程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那晚在颐和园我看到了成双成对的情侣,他们在颐和园湖边遥望星空,听着静静流淌的湖水,说着绵绵情话,整个园子弥漫着浪漫的气息。后来听朋友说以往这个时候颐和园人很少,但是那晚却是人异常的多,因为是“情人节”。也就在那晚我对“七夕”有了更新的认识,也对我们国人对“爱情”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
其实不管“牛郎和织女”到底有没有存在过,有没有这样的故事存在过,人们其实追求和向往的并不是他们这两个人,而是他们之间的那种"美好而又痛苦”的爱情,他们是相爱的,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异,天上人间相隔岂止万里,门第之间相异何止千里,人仙之间的差异等等,形成了他们青涩的爱情。爱情有时候和现实的确存在不少的距离,这就是爱情和现实之间的无奈。但是奇怪的是人们都比较向往这种“凄惨”的爱情故事,也许世人都认为“得不到的东西都是最好的”吧。这也是我们人类最为“矛盾”的一个特性。
我常常会这样的问自己,我要的爱情也是这样的吗?我更经常想,假如牛郎和织女像世间所有的相爱的男女一样,从相爱到走入婚姻,他们的爱情还能这样长久吗?还能这样美好吗?谁敢保证他们不会像所有的夫妻一样爱情到最后也变质,甚至被婚姻所抹杀呢?其实谁也不知道,人们只知道去向往“那种得不到的美好东西”,而忽略了很多现实身边很多最实在最美好的事物,一切看似平淡简单的生活其实是最美好的生活。
人类都在渴望着美好的爱情,我们更在追求完美的爱情,但是我们所追求的爱情绝不会是“牛郎和织女”这样的爱情。但是可悲的是世间的很多爱情却和“牛郎织女”一样,不能两全,因为现实总是很残酷,而爱情过于美好,美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只能欣赏,而不能触摸,一旦触摸可能她就变得毫无价值,人们常常说“距离不是问题”,但是在爱情的领域里,很多时候恰恰就是距离成了问题,“牛郎和织女”无疑他们是很爱对方的,但是他们之间的距离“银河”成了他们爱情的“最大的障碍物”,不过也正是这条“银河”让他们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
而今人们每每望着那银河里的“牛郎织女”,幻想着他们也只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他们相思万古白头携老也只能只是痛穿地心的渴望,还不如远离不如忘却,把那七夕的桥就此散去,那多事的喜鹊怎么可能知道,一段桥就此要剥夺去岁月多少不知的快乐,当“牛郎和织女”记忆成为负累,当相携成为空谈,一段桥就是那将平复的伤口不断撕裂的剪刀,相忘于无期也许更比那时时要面对伤痕更让人容易获得简单的快乐。而七夕只不过也只是个“另类”的情人节而已。
祝大家情人节快乐,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感谢
“不敢枉言 ”将此文推荐到“草根博客首页”【草根大讲坛】栏目!
http://s14/middle/657d533agc7e6e04f7ead&690
感谢清风朗月的雅赠
古体诗
人间难得比天上
清风朗月
七夕银河换容妆,
牛郎织女着霓裳。
千般相思今方解,
人间难得比天上。
红尘有梦芳踪隐,
金兰之约同心想。 此情绵绵不绝期,
时空浩渺无阻挡。
其实,相对今天“情人”这个词汇里含有的一些低俗暧昧的成分而言,七夕要传统、美丽得多。牛郎织女至少是正头夫妻,而且是曾经的布衣百姓,文化的演绎和词汇的更新,冠之以“情人节”之名,不过是一种谐谑的附会新潮而已。七夕,在我们汉文化的天空,却永远是那个古老而忧伤的美丽传说,而且还会代代口耳相传下去。问好夏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