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bmiddle/657d533agc63ebbb52715&690
生命的信念“最后一片叶子”
文/夏汐
前几天闲来没事又看了一次美国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作品《最后一片叶子》,他总是以“含泪的微笑”来抚慰失意的小人物饱含创伤的心灵。《最后一片叶子》是他的一篇很有名的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艺术的悲喜剧,故事情节大致如下:
苏和琼西是两个年轻的姑娘,她们发现彼此对艺术、生菜色拉和时装的爱好非常一致,便合租了一间画室。五月里,艺术区里流行起了“肺炎”。越来越多的人被感染而死去。不幸地,琼西也遭到了这病菌的打击,被被感染上了流行肺炎。更加不幸的是,琼西这个身子单薄,被加利福尼亚州的西风刮得没有血色的弱女子,根本经不起一丝一毫的打击,何况是如此严重的流行病呢?医生无奈而残忍的告诉苏,琼西的病只有十分之一的恢复希望。这一分希望就是她想要活下去的念头。因为有些人好象不愿意活下去,喜欢照顾殡仪馆的生意,简直让整个医药界都无能为力。而琼西呢?她恰恰是断定自己是不会痊愈的了。
苏要救琼西,于是她试图用画来分散琼西的注意力。但是却听到琼西在倒数着窗外不是飘落的长春叶。她告诉苏:“等到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我也就该去了。”琼西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她想摆脱这一切,飘下去,飘下去,象一片可怜的疲倦了的叶子那样。因为生命在这时让她觉得没有了希望,就好象一座折断了支柱的房子,等待着它的只有倒下。
老贝尔门是住在她们这座楼房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年过六十,然而却依然只依靠给艺术区里穷得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年轻画家们当模特儿来挣一点钱。苏无奈来找老贝尔门做模特,并告诉他琼西对生命的绝望和关于长春藤的故事。老贝尔门答应做模特,他说他要画一幅杰作!
当第二天早晨,琼西执意要看一看窗外的长春藤叶子。然而当苏不情愿地拉下窗帘时,她们看到,经过了漫长一夜的风吹雨打,在转强上静海挂着一片藤叶。
读完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文章用的写作手法是最朴实的,没有华丽的语言,但是我却被深深地感动了,患了肺炎的琼西姑娘把窗外墙上的常春藤叶子当作自己生命的守托。看着叶子一片片飘落,她绝望地想,那最后一片掉下来,我也要去了。同样患肺炎的老画家,善良的贝尔门在那片仅剩的叶子落下去的晚上,顶风冒雨在墙上为琼西画上了珍贵的最后一片叶子......
贝尔门老人最终与世长辞了,只留下了他这“最后的杰作”——一片常春藤叶子。它原本就不是一片叶子,也算不上一幅画,可它却远远超越了叶子和画的含意:它像一位神医,治愈了琼西的肺炎,给了她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它又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贝尔门老人善良的心灵,反射出伟大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光芒。
文中指出虽然看似不惊艳的一片叶子,他有时候折射出的力量是我们不可估量的。大家要知道这叶子承载着多少生命的重量生命?我倒是认为,其实不然,人有时候活着其实就是一种信念,而决定这种信念长度的往往是我们自己的心情。一个人生活的心态有时候决定了生命。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贝尔门是那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他在那个风雨之夜无声无息的落下了。没有一个人察觉,就连一早拉开窗帘都没人发现他已飘然逝去,没有一个人听到一个灵魂陨落的声音。因为他们看到的是另一个鲜活的生命。老画家的生命落在春的泥土里,它滋养了另一个生命。
琼西因为看到最后的一片叶子在暴风雨过后没掉,病就慢慢好了。这里仿似这片叶子就是药物一样,使她痊愈了。但是,使她痊愈背后真正的原因,想必不是这属于外界范围的叶子,而是因为这样的现象,改变了她内心原来的想法,提升了她内心求生的意志才导致的吧。在生命处于危险的时候靠的是自己的意志,求生的欲望。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就能坚持下来,生命就有了转机。这证明“万事由心生”的道理,一切源于自己的“信念”。
“生命就像一朵花,花开花落,生命之花是绚烂的,稍不珍惜就会枯萎,凋零”。生命有时候很脆弱,但是有时候又很顽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信仰。有人说现在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没有信仰和信念,到目前为止我本人其实也没什么信仰。
同学群里有一天大家在探讨什么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大家各持意见,有人说幸福是心似天堂,有人说幸福就是简单中体现,有人说幸福就是当你最需要什么的时候,你拥有什么,而成功是什么?可能很多男人认为成功是事业到最顶峰,而很多女人认为幸福就是拥有着和美家庭生活等等……人们总以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其实不然,我一直认为相比之下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其实是“信念”。一旦人失去了“信念”很多理想和梦想都离我们越发遥不可及。
生命要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其实人一辈子最难的就是超越自我。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忙忙碌碌,打拼。为了名利而拼搏,为了金钱而奋斗,到了生命尽头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一辈子是为什么活着。人一辈子赤手而来,空手而去,生命就像一场烟花,即使再美好也只是一时灿烂,散尽的时候终烟消云散。可能到那个时候我们才能理解“生命”是何物,生命需要什么来承载。
其实我在多年前看过一次这个故事,那个时候看的时候,我的心情和今天是截然不同的。那个时候看的时候不以为然,因为我始终认为这仅仅是“故事”因此我只用看“小说”的心情去阅读的,仅仅是以一个读者的心情去阅读。
但是这次我看的时候落泪了,我看到的是“生命在边缘时候挣扎的情景,人求生的那种本能和渴望”。那天亲眼看到爷爷在我面前离世,我就一直在想,爷爷在黑暗中生活这么多年,为什么到生命最后一刻,他还对生命有这么多留恋,他的生命到底是以什么样的状态或者说理由在支撑?我想那就是“信念”,对生命的信念,因为他认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因为有了这种对生命理解的力量,他才能真正的战胜自己,克服种种生活中不平的遭遇。
有位博友写道:
“生命可以中的温暖和寒冷,绝望和希望,期待和失落,但是我们也可以在受过伤之后重新透过水滴,看到浩瀚海洋。生命有如潮水,浪起浪伏。我觉得她的形容是非常的贴切的,生命真的就如这水滴。
生命,永远需要一种意志,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使命的支撑。人一旦放弃了信念,就再也没有活着的理由,就倒下了。但是一旦 站起来,仍可以在黑暗中找寻光明的出口。事实上,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勇敢地去面对它,战胜它。在生活中,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时,只要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勇敢地去迎接挑战,即使失败,至少也不会有遗憾。让我们在自己心中描绘出那一片不落的叶子,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吧,珍惜生命,珍爱生命,珍贵生命。
http://s15/bmiddle/657d533agc63ebd63897e&690
感谢“情感缤纷”圈子圈主 紫蕊檀香
将此文推荐到草根首页!
也感谢温都博客推荐此文到“温州论坛首页”
http://s3/middle/657d533agc7634103e4d2&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