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语为什么比汉语容易学?

(2010-07-06 23:52:08)
标签:

教育

英语

    国际上曾经有一项对于语言学习难度的评级,如果将掌握一门外语所需的时间做一个统计,学会英语需要1100小时,而学会中文则需要2200小时,(指的是能将该门外语运用于工作)两种语言的难度几乎相差一倍。

 

    联合国还有一个规定,在需要翻译的时候,该翻译通常是将他的外语译成他的母语,而不允许将母语译成外语。打个比方,需要将英语译成西班牙语,会找一个精通英语的西班牙人来做这个翻译,而需要将西班牙语译成英语的时候,就会去找一个精通西班牙语的英国人来做这个翻译。反过来操作是不允许的。制定这条规则主要是为了保证翻译出来的语言能够自然而且地道,因为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外语学得再好,也赶不上他的母语。为了保证译出语言的质量,所以让他从外语往母语的方向译。

 

    但是有一门语言是例外的,那就是我们的汉语,当需要把某种外语译为汉语时,按照规定自然是找一个中国人来做,但是当需要把汉语译成外语时,通常也是找中国人来做。因为很难找到真正精通汉语的老外做翻译,即使有,人数也不够,所以只好破例,让中国人自己来做中外文之间的互译。

 

    这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这门语言非常难学,除非以中文为母语、从小就说着中文长大,否则光是理解中文就很困难。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方块汉字本身比字母文字要难,而且汉语的音调很难掌握,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是英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非常强。一个句子就只有一个谓语,其他的动词都出现在从句中,或者是分词和不定式,句子的层次结构非常清晰。无论句子多么长,总是可以把它一层层剥离开来。英语有时态,一看到时态,我们就知道这是过去的事,还是将来的事,还是正在发生的事。英语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一看就知道是表示主动还是被动。英语的从句都有引导词,即使省略引导词也是根据一定的规律。英语的现在分词ing表示主动,过去分词ed有被动含义,连名词都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英语的规则确实不少,但是这些规则反而使英语变得容易理解。只要遵守这些规则,基本上不会出错。

 

    反观我们的汉语,虽然也有语法,但是在逻辑性和严密性方面远远不如英语,一句话里动词一大堆,谁主谁次也无法判断,句子散乱。很多时候都是凭着大家的默契去理解。老外当然不可能和我们有默契。所以联合国允许中国人做中文到英文的翻译,因为他们知道,要完全听懂中国人说话,真的是不容易。

 

    汉语远远比英语难,还有一个原因不得不提。汉语是字组成的,虽然汉字的数量远远比英文的单词要少,甚至不及人家十分之一,但是一组合起来就很吓人了,而且变得没有规律可循。英语里的单词也有组合,但是毕竟不多,比如动词get,take和up,in,off等介词或副词组合,使得这些小词成了最难以掌握的词。很多同学都害怕英语里的动词组合,这确实是学习英语的一大难点。所幸英语的词组只是少数,大多数单词还是独立的。和我们汉语的字与字之间的组合方式相比,英语的组合词可真是大巫见小巫了。一旦发生组合,就容易产生混淆。大家想想英语里的动词组合多么令人头疼,就可以想象老外学汉语有多么艰难了。

 

    很多同学抱怨英语的语法规则太多,单词太难背,其实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正因为英语的语法规则多、单词数量庞大,才让它成为了一种相对比较容易的语言。如果它也像我们的汉语一样,规则很少,要靠语言环境和对母语的默契去理解,单词数量也很少,全都是一个个的组合,那英语就真的很难很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