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 |
印象中,国安在赛季最后一轮主场比赛中出现感人而又盛大的谢场,始于2011年。那一次,国安虽然主场负于陕西人和,但由于此前已经提前锁定亚军,并且打出了一个激情四溢的赛季,球迷完全没有被输球这个插曲所打乱心情,球迷和球员在场上和上下两个舞台上进行了依依不舍的互动。从那一年开始,国安的球迷文化正式形成。
从此,每年赛季最后一轮主场,都成为了国安球迷内心中隐隐期盼而又纠结的想法。因为,在那一天,无论是什么结果,都将是一个盛大的节目、一个赛季的告别。同样从2011赛季起,国安始终保持着稳定而又出色的成绩,即便是在整体表现走低的2012,获得第三名的国安仍然在瓢泼大雨中凭借张稀哲的进球,主场1-0击败恒大,留下了激动人心的一幕。2013赛季最后一轮,再次获得第三的国安用主场1-0击败青岛中能的表现,诠释了公平竞赛精神。只有2014年,国安主场用一场平局结束了整个赛季,给球迷心中留下了些许遗憾。
但这就是2014赛季的准确缩影,用一句话来形容国安的这个赛季,那就是“强大而稳定”。如果你享受了国安在这个赛季打破诸多纪录的欢愉,那么你同样要接受这样一场不太痛快的0-0.
关于曼萨诺,初来时很多人都充满质疑,这是一个在西甲上下课19次的老牌教头,虽然曾率领马洛卡夺得过国王杯冠军,但是联赛中罕有佳绩,而且也以执教弱队为多,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打法更多的采用是防守反击。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和北京这座城市并不合拍。对于我来说,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更欣赏帕切科时代水银泻地、激情洋溢的那支国安。但是,生活就是这样,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你能做的就是往前看,也许前方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外界很感兴趣的就是曼萨诺到底能给国安带来什么样的打法。事实证明,他给国安灌输的是一种前场压迫式的进攻性打法,这个打法贯穿了整个赛季。令人惊讶的是,这似乎和传说中他擅用防反战术并不相同。不过,与传说中相同的,就是曼萨诺屡试不爽的边路战术。而这种边路战术,和帕切科的边路打法截然不同。
无论从年龄,还是执教风格来看,曼萨诺更多的是属于上世纪90年代的西甲主帅,在那个时代,西班牙的边锋战术大行其道,涌现了很多出色的边路球员,同样,那时的西甲,也十分注重脚下技术,是当时技术最细腻的联赛。这个时候的西甲,边路突破传中、利用中锋抢点的特点十分明显,从这点上来看,曼萨诺其实和卡马乔的执教思路有相同之处。
不过,曼萨诺也有着自己独到的特点。上世纪90年代,正是意甲风靡的时候,贝尼特斯在世纪之交打造的4231侧重防守的阵型,在整个欧洲足坛掀起了很大的反响。边锋在注重进攻的同时,也要承担防守的重任,这也造成了边锋球员向边前卫球员蜕变的趋势。性格沉稳的曼萨诺同样是受到了这种打法的启发,尤其是他带领弱队使用防守反击打法的时候,边前卫球员承担的防守任务就更加明显。
相比之下,只比曼萨诺小两岁的帕切科崇尚的打法似乎更趋近于21世纪流行的打法。在他的理念中,坚持把球控制在脚下,通过高位防守、就地反抢、边锋和中锋换位,边后卫套边助攻,让比赛场面十分漂亮。不过同样是压迫,曼萨诺的国安对对手的压迫式进攻比帕切科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进攻阵线也进一步前移。尽管在打法上,曼萨诺的国安进攻方式比帕切科的国安更加按部就班,场面也不够漂亮。此外,在曼萨诺的治下,球员在场上的站位相对十分固定,这也是一个西欧老派教练的明显特点之一。
但这两种打法的相同之处就是,对球员的能力要求十分之高。但球员能力不足以支撑这种战术打法时,球队的战绩就会出现明显的波动,久攻不下被对手反击的场面也会随之增多。
不知道曼萨诺是否是在了解了国安之后,为其量身定做了目前的这种打法。但很显然,他意识到了,对于国安这样的争冠级别的球队来说,整体实力绝对是排在前几位的。而在新赛季引进了巴塔拉这样的外援以及张呈栋、陈志钊、宋博轩、李运秋这样高水平边路内援之后,采用这样强队姿态的打法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但是,整个上半赛季,我最想指出的问题就是,这种打法固然不错,但是锋线上的两名外援格隆和乌塔卡并不适应这样的战术。曼萨诺这种打法其实最需要的就是要有一个脚下技术、头球功夫俱佳、同时又能助攻、充当支点的中锋球员,而格隆和乌塔拉恰恰都不是这种类型,这在上个赛季就已经形成了共识。
所以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在整个上半赛季,格隆和乌塔卡成为了最为诟病的两名球员,尤其是乌塔卡,2013赛季下半程加盟国安之后还能打进10球的他,完全成为了锋线上的摆设,此时,他固有的问题开始全面暴露,比如跑动不积极,脚下技术粗糙,而作为一个黑人前锋,乌塔拉更擅长的其实是跑位、与队友配合之后完成最后一击。而中锋这个概念,似乎只能和他的外形沾上点边。同样,擅长长距离突击的格隆也在这种打法中丧失了自己发挥的空间,也成为被诟病的另外一位糙哥。
在曼萨诺的这种打法中,由于对对手压迫的过紧,导致留给对手禁区内和禁区前的空间过小,这个时候,一个伊布式的高大中锋也可能会有用武之地,因为这个时候,高中锋可以用头球、奔跑扯动,给自己和队友创造进球的空间。但是丧失了自己发挥空间的乌塔卡真的像被外界指责的那样差吗?如果真是这样差,那为什么国安会在2013年中期高价引进他,而他为什么又能在大连阿尔滨和13赛季下半程的国安队中得到认可呢?
请注意今年上半赛季的几个细节,在巴塔拉凭借自己的进球,一次次帮助国安拿到三分时候,起码有两个进球都和乌塔卡在锋线上的策划有关。乌塔卡这两次进攻中在中锋位置拿住球后,背身将球敲给禁区左侧接应的张稀哲,然后张稀哲反越位后将球传给已经跑到右门柱接应的巴塔拉,由巴塔拉将球打进。还有一次,在陈志钊上半赛季的一个进球中,同样是乌塔卡故技重施,由张稀哲将球传向球门,门将将球扑出不远,已经在禁区右侧接应的陈志钊顺势一脚,打破僵局。起码在这三次进球中,我都看到了乌塔卡的身影。
所以,我要强调的是,不是乌塔卡和格隆有多差,而是战术打法的改变挤压了他们发挥的空间。但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如此,乌塔卡为什么不能多几次这样的表现呢?请注意,我上述的几种情况都是国安在前场抓住的瞬间反击机会,而其实在大部分的时间里,由于国安的紧逼压迫,根本就缺少这样的机会和空间。
当然,我不是说乌塔卡和格隆有多么委屈,我们必须承认,他们距离一个全面的高水平中锋球员有着很大的距离,在外部环境已经改变的情况下,他们的自身能力和特点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只能接受被淘汰的命运,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而对于他们来说,离开国安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所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下半赛季德扬和埃尔顿两名强力前锋如约而至之后,国安开启了一系列打破记录的精彩表现,并且在主场对阵辽宁和客场对阵杭州绿城的时候,都是在终场前依靠点球赢得了绝杀对手的机会。再次提醒大家注意,这两场比赛和最后一轮国安主场0-0战平河南建业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前文说过,曼萨诺这种打法的一大特点就是需要高水平的中锋,在德扬和埃尔顿到来之后,国安把握机会的能力大大增加,在经过了第15轮和16轮的磨合之后,德扬开始大发神威,刚刚到来的埃尔顿也迅速适应了球队的打法,除了在天气闷热的广州对阵富力输球,以及和鲁能打成平局之后,国安几乎了开启了全胜模式。尤其是在客场2-2鲁能之后,国安打出了创造历史的七连胜。
可以说,这些胜利,全部都是国安凭借着自身的硬实力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期间出现了多次国安在落后时扳平进而逆转的好戏,尽管这其中有着教练的临场指挥,但是最终决定比赛结果的,还是国安的整体实力使然。而在这些比赛中,有些细节十分值得回味。
首先,下半赛季,国安无论主客场其实还是秉承着进攻的思路。只不过,尤其是在人家的主场,或者是对手已经处于保级危急时刻,很少有和国安对阵时龟缩防守的,所以,这给了阵容齐整的国安很多反击和赢球的机会,由于球员把握机会能力的增强,国安把很多机会转化成了进球,再加上队内团结、同仇敌忾,创造了七连胜的佳绩并不奇怪。
曼萨诺值得夸赞的指挥是在客场1-0击败恒大一战,在比赛的开始,国安采取了先稳固防守的策略,这其实在本赛季的国安还是比较少见的。当到了下半时后半段的时候,外界都以为恒大用一场平局也能夺冠的时候,曼萨诺突然派上了邵佳一给予了恒大致命一击,此时恒大醒悟过来为时已晚,所以我说这是一场典型体现曼萨诺战术的一场胜利。
当然有人会说,这是邵佳一这脚任意球进了,要是没进,不就没有这场胜利了吗?对,但这就是我要说的,最终决定比赛结果的,是球队的整体实力,邵佳一具备的任意球能力在这一刻发挥了威力,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曼萨诺正确的排兵布阵首当其冲。即便这场比赛把邵佳一早点换上来,也不一定是这样的结果,恰当好处是最好的结局。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为什么对阵辽宁和杭州这两场比赛,尤其是主场与辽宁的这场比赛,对最后一场主场0-0河南建业的这场比赛,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5月10日,国安主场对阵辽宁,
辽宁宏运采取了和最后一场河南建业机会相同的战术打法,那就是全部龟缩防守,力争一场平局,而这个目标几乎就要实现。而在面对这种铁桶阵时,国安也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即便是德扬到来之后,在最后一轮面对河南建业的铁桶阵的时候,也是迟迟无法打开局面,何况主场对阵辽宁时锋线上还是乌塔卡和格隆。这是两次最考验国安的时候,但是对阵辽宁,国安在最后一刻获得点球取胜,而在客场对阵杭州绿城,国安在比分被扳平后同样是熬到最后一刻获得点球致胜。但是这样的几率不是每场都有,在面对河南建业时,国安狂攻到最后也没能获得点球,只能接受0-0的结局。
要知道,即便国安这个赛季是压迫式进攻的打法,也很少能遇到像辽宁和河南这样如此死守的,所以大多数时候,国安在其他对手的身上都能获得机会。但在面对铁桶阵时,由于国安压迫过紧,无法扯开对手的防线,造成了难以攻破对手局面的出现。而在最后一场需要获胜才有可能夺冠的情况下,国安也不可能在主场采取主动回撤,留出反击空间,以便引诱对手出击的策略。
而且,难道你相信河南建业采取这种打法就心安理得了吗?错,他们也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在工体先保证不失球,然后再看另一场申鑫和阿尔滨的结果来听天由命,其实,河南建业在工体摆出铁桶阵,同样是有着极大风险的。
所以,我要回到文章开头的那句话,那就是,如果你能享受国安七连胜的欢愉,那就也要接受最后一场0-0战平河南的结果。尽管河南建业这个对手总是难以获得国安球迷的尊重,尽管我们看到比赛结束的一刹那,国安球员在场上的不甘心。其实这种不甘心,并不是没有夺冠而不甘心,而是没能用一场胜利给赛季收官而不甘心。
同样,国安球迷在赛后流下了泪水,不是因为没有夺冠而伤心,而是有一部分是因为没能赢下河南的遗憾,但更多的,是对于这个赛季和国安风雨同舟的不舍!
但这就是生活,即便结局没能如意,但是国安球迷对于国安整个赛季的表现,已经相当满意,他们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明年。。
在文章的最后,我还要说一下自己的一点感受。
可能很多球迷也都会感受到,在赛季开始之初,我在微博上有很多次也表达出对于曼萨诺的不太信任。但是人对于任何事物总是有着一个认识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国安能够适应的曼萨诺的执教思路,能够稳定的提升战绩,这就可以值得肯定。尽管我们每个人对各种打法有着各自的爱好,但是整体战绩的提升,球队成熟的表现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当然,人的质疑和评价总是会随着战绩的起伏而出现变化,比如这个赛季,外界也会对曼萨诺在换人的时机上,阵型打法上提出些许的质疑,但是由于战绩总体稳定,这种声音也被压了下去。到了下个赛季,当三线作战的时候,当亚冠上面对更加成熟稳定对手的时候,国安队一旦战绩不佳,我们会不会像当年质疑帕切科一样开始质疑曼萨诺呢?我认为极有可能。本赛季,国安有着稳定的阵容和阵型打法,依靠着硬实力,击败了一个个对手,当明年面对实力和打法同样强大的对手时,曼萨诺是否还会坚持这种固定的战术打法呢?会不会出现这种打法被对手吃透而自己又缺乏变招的情况呢?这都值得我们去观察和思考。
前一篇:“欧冠合伙人”的启示
后一篇:国安三场绝杀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