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世界杯、欧洲杯这样的大赛,对于所有的球迷来说都会是一个节目。在这个节日当中,有人会为跌宕起伏的比赛过程、跌破眼镜的比赛悬念,以及难以琢磨的比分而大呼过瘾。也有人会潜下心来,好好的研究一下在这届大赛上,世界先进足球潮流发展演变的趋势。这同样也是球迷和媒体观赛的一大乐趣。
为什么会选择欧洲杯和世界杯,而不是亚洲杯和美洲杯,是因为在现代足球中,竞技水平更高、球风更为严谨、运作更为职业化的欧洲足球始终走在技战术变革的前头。往往从欧洲杯以及欧冠联赛的发展演变中,能够看出未来五到十年的国际足球战术发展趋势。
作为在这种战术大潮中的弄潮儿,“魔力鸟”穆里尼奥无疑是其中的翘楚和领路人。不能说他一个人独自做出的变革,而是在他执教任何一支球队时,他所展现出来的技战术思想以及变革精神,始终采取了在当时的足球环境下最为实用、最为有效的足球方式。而这种思路也一度帮助魔力鸟在绿茵场上无往而不胜。而反过来,魔力鸟这种在葡超、英超、意甲和西甲中所做出的成绩也影响了国际大赛的战术演变,同样也包括刚刚开赛的本届欧洲杯。在魔力鸟的身后,时时闪现的则是瓜迪奥拉和博斯克、雷哈格尔等世界名帅的身影。
有人会说,难道是穆里尼奥比其他几位名帅更强吗?我不完全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说,,魔力鸟的战术思想归纳总结了各家之长,而且比其他名帅的战术更为灵活多变,更多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为有效的战术,而在这一点上,穆里尼奥在当今足坛还是无人能及。
2004年的波尔图和希腊
很多人以为,穆里尼奥战术思想十分保守,战术打法一般也以防守反击为主,属于那种投机分子。但是如果你抱有这种看法,那就是大错特错,就是你不完全了解穆里尼奥这个人,如果他的战术思路真的如此简单,他也不会得到“魔力鸟”这个美誉。
2002至03赛季、2003赛季至04赛季,魔力鸟率领波尔图队两夺葡超冠军,以及一次联盟杯冠军和一次冠军杯冠军。但是你要是了解那段历史的话,你会发现穆里尼奥在欧战和葡超两条战线上,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战术。
在葡超当中,实力高出一筹的波尔图队在对阵其他球队的时候,球员个人能力是占据上风的,所以穆里尼奥制定的是控球战术,也就是要求队员们在比赛中更多的控球,以便达到控制比赛的目的。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奇怪,没错,穆里尼奥当时的战术思路其实和后来巴萨的战术风格十分相近。
穆里尼奥当时提出的理论是“在控球中休息”,这样可以极大的节省球员们的体力,并且消磨对手的意志,从而找到对手的漏洞,一击致命。这种打法在葡超屡试不爽。
然而,到了欧冠赛场,一切就不一样了。欧冠上的对手实力更强,波尔图与之相比,根本不占技术和实力上的优势。这就要求只有采取更为有效的战术打法,以及更为深入的了解对手,才能达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所以,在欧冠上,穆里尼奥更加注重防守。他更多的是使用了442这种攻守平衡的阵型。而不是在葡超中惯用的433。在比赛中,他更注重的是反击的效率以及成功率。这也帮助他在冠军杯中笑到了最后。这一年是2004年。
就在波尔图勇夺冠军杯之后,老帅雷哈格尔指挥希腊队出人意料的夺得2004年欧洲杯冠军,雷哈格尔为球队设计的防守反击、实用主义策略大获成功,当其他球队还陶醉于球风唯美、控球率至上以及球星主义的时候,穆里尼奥和雷哈格尔两位战术大师却给他们好好上了一课。尽管两人战术打法不尽相同,但是战术思路却殊途同归。
2008和2010
2008年,穆里尼奥处于事业的低谷期。由于在切尔西与老板阿布不和,魔力鸟被迫中途下课。所以这一年他的战术思路也就失去了参考的价值,因为在这段时期,他的战术和成绩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并不成功。而在这一届欧洲杯上,西班牙老帅阿拉贡内斯的战术变革赢得了满堂喝彩。
阿拉贡内斯在这届欧洲杯之前,经过2006年世界杯的挫折以及之前的预选赛和热身赛的摸索,终于总结出了制胜之道。那就是后来的闻名天下的传控战术。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西班牙队和巴萨双双醍醐灌顶,走上了相似的技战术风格之路。尤其是巴萨,从2008年夏天瓜迪奥拉接手开始,彻底走上的华丽的控球之路,用美丽足球横扫天下。作为有着卓越脚下技术的西班牙和巴萨球员,执行起这样的战术再合适不过。
虽然这一年大放异彩的是西班牙人,但是我们却从中能同样找到穆里尼奥的影子。那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穆里尼奥在葡超中采取的“控球中休息”的理论。只不过在2003和2004年,在影响力并不算大、球员技术能力不如西班牙球员的葡超和波尔图,这种战术思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已。
在2008年欧锦赛,在控球之外,阿拉贡内斯更注重的攻击的锐利,简而言之,他采取的是巴萨中场控球以及英超攻击线的战术打法。所以,在这届赛事上,我们也看到了西班牙时常会出现4比1以及3比0这样的比分。然而,两年之后的南非世界杯,西班牙队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老帅博斯克在接手西班牙队之后,也在保持了控球战术的同时,进行完善战术的改变,比如在短传之外增加长传战术。在南非世界杯首战0比1意外负于瑞士队之后,博斯克顶住压力拿到小组第一之后,在淘汰赛阶段重新开始使用传控战术,并且接连用4个1比0拿到了世界杯冠军。
博斯克事后说,很多人以为西班牙队控球是为了进攻,但是其实我让西班牙队保持控球是为了更好的防守,这从西班牙队在南非世界杯上的失球数上就可以看出来。而连续的1比0要是放在以往,肯定会被看做是保守主义的代名词。而到了西班牙队身上,外界却改变了看法,这完全是因为西班牙队采取是一种传控球的战术打法。
而在这背后,同样有着那个穿着阿玛尼大衣、风度翩翩的穆里尼奥的身影。只不过,此时此刻,在西班牙队的传控之道已经被全面认可的时候,魔力鸟却已经在继续自己的战术变革。
2010的国米和2012的皇马
离开波尔图之后,穆里尼奥在切尔西掀开了自己崭新的篇章。在这里,他再次展现出了自己战术的灵活性。当他发现比赛节奏极快的英超都倡导攻势足球的时候,他再次坚定了自己固守反击的战术打法,只不过,与印象中的防守足球不同,穆里尼奥的切尔西更加注重的是在中场便展开拦截的成功性,以及就地反抢后马上发起反击的效率。他的433打法也在英超得到了发扬光大。三后腰的肌肉防守拦截战术,以及罗本达夫两翼齐飞,中锋德罗巴的无坚不摧,铸就了那支辉煌的切尔西,也让蓝军实现了英超两连冠。切尔西在2012年终夺冠军杯,迪马特奥沿用的同样是穆里尼奥这一战术思想。
只不过穆里尼奥的这种打法却不能符合切尔西老板阿布的心意,两人最终在分歧中越走越远直至分手。在2008年夏天执教国米之后,穆里尼奥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再次完成了自己的战术变革。
从初来意甲沿用433遭遇挫折之后,穆里尼奥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思路,他第一次开始真正的使用4231这种更为平衡,伸缩性更大的战术打法。与在葡超时一样,当时实力超群的国米在意甲不用花费太多力气就可以夺冠,而在欧冠中,穆里尼奥设计的无与伦比的链式防守以及由斯内德坐镇中场、米利托为箭头的高速反击打法,再次发挥了奇效。最终帮助国米在2010年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欧冠冠军。攻防转换之快,反击效力之高,在这支国米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2010年夏天穆里尼奥转投皇马,从此近距离的开始了他的效率攻防足球与巴萨的传控足球之争。并且同样用了两年时间,在联赛中压倒了巴萨,夺回西甲冠军。而两队的这种风格之争极大的影响了各支国家队的战术打法。
在皇马这支球星如云的球队中,穆里尼奥用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独特的战术思想征服了这些大牌,根据这支皇马的现状,打造出了极为有效实用的战术打法,可以说现在的这支皇马,兼容了当年的切尔西和国米的影子。既有反击效率、进球能力极强的前锋,也有掌控中场的优秀前腰。这样的一种战术打法,已经不能把它仅仅定义为狭隘的防守主义,这种在中场发动的快速攻击同样能够打进无数的进球。皇马本赛季超高的进球数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所以,此时我可以说,天下不仅只有巴萨这一种美丽足球,天下也不只有巴萨这一种战术打法,穆里尼奥当年的切尔西,今年勇夺欧冠的切尔西,穆里尼奥当年的国际米兰,以及如今的皇家马德里,踢得同样是一种美丽、充满魅力的足球。
这两种足球风格之争将在未来的时间里,继续争斗下去。而球迷也将继续大饱眼福。
2012欧洲杯战术定位
现在,我们再把话题回到正在进行的2012年欧洲杯上。我说过,作为国家队,由于比赛性质的特殊性以及磨合时间等问题,决定了他们即便坚定一种风格,也不如俱乐部球队风格那么彻底。
可以说,风格相似性实行最好的国家队和俱乐部队只有西班牙队和巴萨。但是这并不妨碍其他的国家队也想进行模仿。比如普兰德利上任后,他在意大利队身上刻意打造的巴萨风格,但是由于人员特点和技术限制能原因,这支意大利队的前景或许并不那么美好。而在最近两年,德国队的技术风格其实也在像这一方向靠拢,只不过,德国队的风格更贴近德甲冠军多特蒙德,在保持控球的同时进行快速的攻防。
从本届欧洲杯首日的比赛来看,除了技战术风格不算突出的波兰和希腊两队,俄罗斯和捷克的这场比赛打出了鲜明的技术风格,尤其是俄罗斯队,打出了极具特点的快速进攻。在前场就地反抢,以及拿到球权之后,会在第一时间,迅速发动简洁的进攻,而此时,捷克队的很多球员根本都没有回到自己的位置,俄罗斯队打的就是这个时间差,抓的就是这个效率。而这种打法,和本赛季的皇马非常的相似。
欧洲杯刚刚开始,从现在起,诸多的强队将会陆续亮相,有心的人可以留意一下这些强队在比赛中使用的各种打法,看看能否找到我上面所说的这两种技战术风格的影子。
有人说,你不该把这种技战术风格的变化全都扯到穆里尼奥身上,因为这里面可是凝聚了很多教练智慧的结晶。没错,我同意这种说法。但是我之所以把这篇文章的标题加上“魔力鸟阴影”这五个字,只是因为穆里尼奥身上凝聚了最近十年国际足坛技战术打法的多种痕迹。从这一点来说,他完全可以作为这篇文章的中心人物。
(全文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