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21中质粒不稳定是因为:BL21不像DH5a,JM109那些克隆用菌一样是DNA酶缺陷型,所以时间一长,BL21中的外源质粒有可能会被降解,而克隆用菌中的质粒则相当稳定。
至于为什么BL21中的外源质粒丢失后,还能在相应抗性的平板上长出来的问题是因为:BL21不是RecA缺陷型。质粒上的抗性基因有可能被整合到菌的基因组上,所以质粒丢失后还能在相应的平板上长出来。
rosetta菌种本身含有一种质粒,此质粒编码稀有密码子的tRNA,因此如果目的基因中含的稀有密码子较多,用此菌种表达比较合适。
rosetta菌中的质粒还带有抗氯霉素标记因此rosetta菌本身可以抗氯霉素,但这个一般是用于筛选菌种防止污染,而与原核表达无关。因此表达过程中无需全程都加氯霉素
RosettaTM宿主菌是BL21衍生菌,能明显增强带有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的真核蛋白的表达。该菌株通过一个相容性氯霉素抗性质粒补充密码子AUA、AGG、AGA、CUA、CCC和GGA的tRNAs。这样Rosetta菌株实现了“万能”的翻译。而一般情况下,由于受大肠杆菌密码子使用频率的限制,真核蛋白表达常有困难。tRNA基因由它们的天然启动子驱动。在Rosetta(DE3)pLysS和Rosetta(DE3)pLacI中,稀有tRNA基因存在于分别带有T7溶菌酶和lac阻遏基因的同一质粒上。
大量摇菌表达前,先要划板挑若干单菌落做小量诱导表达,在上样量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能看到他们的表达量是不同的,保存表达量高的单菌落,尽快大摇表达,如果放时间过久,还得划板挑克隆选取表达高的单菌落大摇(虽然都来源于一个单克隆菌,但是划板后每个克隆表达量又有不同,原因不明,望大家赐教),这样能尽可能得到高表达。
另外,选Rosetta的原因,是因为它能满足一些稀有密码子的表达,BL21则不行(导致有些蛋白不表达),所以我们有时候不得不选前者。毕竟能出结果是最重要的
至于Rosetta为何不适宜用于工业化生产,其实与它的表达量有关的,试想一个菌株中拥有N多的质粒或表达框架在里面,那么同样的表达质粒导入,而在别的菌株中就只有一个表达质粒在里面,在相同的培养与诱导条件(即提供的材料量一样)下,可以想像Rosetta菌株中期望的表达质粒能用到的材料量占多少?那么你期望的表达量就肯定不会够了。至于我为何这么说,我已同时做了BL21(DE3)和Rosetta(DE3)为宿主进行表达我的目的基因,就会发现BL21(DE3)为宿主时表达量就会很大,相对来说Rosetta就小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