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2014-09-25 15:40:26)
标签:

育儿

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享受长辈的过分保护、娇宠溺爱,甚至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都一一代劳。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几乎付出了全部,但是孩子却从小就认为长辈给他们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天长日久,孩子自然就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好"的心理。

  有的家长们只顾忙着自己的事业,对孩子关心不够,感到有愧于孩子,存在补偿心理,对于孩子的某些”霸道行为”不管不问,这就为孩子形成不良习惯种下了“恶源”。

  也有些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孩子摔倒了,碰在板凳上,家长为了哄孩子不哭,就去打板凳,却不去分析是不是孩子的错。殊不知,孩子从这里就学会了推脱责任,认为“我永远是对的。”

家长的综合素质不高,处理问题也是处处以自我为出发点,这也为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无论孩子之间发生什么样的矛盾,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对的。对于大人的这种处事方式,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会模仿大人的做法。

另一方面,虽然时下我们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但总也避免不了对分数或名次的“追求”。因为孩子上初中、高中、大学,还要取决于分数的高低。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所以即使在小学阶段,老师们也是费尽心思,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对于学生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的关心还不够。

另外,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对待教师管理学生、惩罚学生的问题上观点很是不一。学校里出于保护自身的需要对教师制定了极其严格的要求——严禁体罚、心罚。现在的学生不但打不得,而且训不得。这种现状使孩子产生一种错觉——我做错了,老师也拿我没办法。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助长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我们只有搞清了孩子形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从这几年的工作经验中我总结了一点方法:

1、经常开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良好的教育从父母抓起。只有父母改变了错误的观念,孩子才会茁壮成长;只有父母才能把孩子不良的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为了孩子明天更健康茁壮地成长,父母要痛定思痛,补上教育孩子成长的一课——努力掌握一些教育子女的好方法,和孩子再重新成长一次。

2、对于已经入学的孩子,学校教育要有正确的引导。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家长指导孩子做事情时,孩子有时会说上一句:“老师不是这样说的、不能这样做”。这说明了老师在学生心里还是有权威性的。学校教育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需要老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融入到教学中,使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在学校里可以开展一些教育活动,例如:“今天我为父母做件事”;“我来帮帮小朋友”,老师要把孩子做过的好事做好记录,存到小学生成长档案里,让每位家长都能看到孩子的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磨练,孩子一定会在自己的行为上有所改善。

  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要想改变他们的这种现象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为了孩子的明天更健康自强,需要我们教师、家长以及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尤其是被美丽的光环笼罩着的我们这群人民教师更是肩负着祖国的神圣使命。我们要上下求索而不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