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RO中,老外们忽悠出了一门新的隶属放疗的边缘性学科-活体受量学。
个人力量有限,中文文献,搜索一遍,未果,于是发动外援-陶然,让其翻译成英文再搜索,因同岁,同年级,网上对此报道太少,所以对活体受量学处于同样的迷茫状态之中,依旧未果。
不过,陶然最近也参加了一个广州放疗学术会,告诉我ASTRO和JSTRO中的老外,正在折腾的另一件事,不禁让我在想,目前的这个活体受量学,在三五年之后,是否还有一席之地?
目前的全世界的放疗主要是通过加速器释放出光子,然后来进行治疗,依靠光子的能量杀灭肿瘤细胞,虽然现在电脑控制下的临床靶区描绘已经非常精密了,但是还是不能避免的伤害非靶区器官。光子在进入体内到达肿瘤之前,对其通过路径上的组织和器官也会产生绝对伤害,特别是头颈部肿瘤放疗中的甲状腺问题,世界难题!
ASTRO和JSTRO的老外们,在想,利用质子和重离子(碳),代替光子,在进入体内之后,由于原子本身的特性,通过机器的设置,可以设定他们的能量爆发峰值,就是说在到达肿瘤之前他们所携带的能量水平很低,在到达肿瘤之后存在一个能量爆发(当然,这个爆峰值的时间和距离是可以加以调节的数值)。
集中爆发后,散射率不高,可以更好的保护正常器官,至于为什么散射率不高,待研究。
本来,活体受量,就是为光子放疗时的非靶区散射而开展的研究,现在即将进入重离子时代,如果散射量,达不到破坏量,那它呢,还有存在价值?
http://s11/middle/6575efb5ga494e11835ba&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