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我本想起:手术台上的“许三多”。但是为了整洁,还是使用了原来的标题。
谁是许三多?士兵突击里的一个小兵,在他进特种部队老A的时候,由于惧怕杀人,在和敌人的对仗中,一枪未发,终究在队长的帮助下,克服了心理障碍,成为兵王。
那手术台和特种兵的训练场有什么关系?训练场是军人的战场,而手术台是医生的战场,我自己就是一个正在手术台上成长着的“许三多”。
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在进入神经外科一个周内,我已经和老师做了两台,第一次在神外的手术台上的时候,我并不是惧怕动刀,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动刀,下来总结了一下,陶老师又给看了一本讲神外手术入路的书,总算在神外的手术台上,开了自己的第一“枪”----独立做了一个硬脑膜悬吊。
第一台手术的时候,是一个成人,是左侧颞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而昨夜新收的是一个小孩,三岁,是左侧顶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两者手术入路方法相同,不过是入路点,根据CT提示,有差异。
CT片定位及出血量计算,书上都有介绍,只要是大于20毫升,就有手术指征,主要谈谈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就这个注意事项,我想在科室内举行一次学术沙龙,等忙完这阵子再讲。
⒈术前,陶老师一再强调,手术中及手术后,可以快,但在这里,一定要“慢”,输血同意书、手术同意书、医患沟通书、授权委托书,都需要签清楚,以免将来起纠纷。
⒉术中,术中前期,在患者头颅下部,可以利用纱布,制造一个凹槽,以免血液及骨渣飞溅;其次,由于进行手术的是一个三岁的幼儿,出血关,是最危险的一关,所以在进行切开前,应在头皮内注入肾水,即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减少出血,并且打开皮瓣后,只要不是靠近头皮,只要不是靠近切口,电极及时止血,头皮夹只要不是在进行该处缝合,就一直夹闭止血。在打开颅骨,进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时,一定要查看周围硬膜腔隙,有无参与血凝块;在进行完硬膜外血肿清除后,还需要打开硬脑膜一个小缝,查看硬脑膜内,有无出血,若无,随即缝合;整个开颅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硬脑膜悬吊,因为如果悬吊不牢固,患者可能出现淤血血肿,另外,参与悬吊的是硬脑膜及帽状腱膜层,而进行硬脑膜穿刺的时候,针尖不再是与穿刺面垂直,而有一定斜度,因为此举是要避免伤及硬脑膜下组织。最后,就是缝合及打结,陶老师新教授的反手打结仍旧还是我的弱项,而在进行头皮缝合的时候,外层头皮缝合采用的是垂直打结,里面组织缝合,则是平行于切口打结,目的,方便,其实两者都可以。
⒊术后,主要告知家属及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是否可能再次手术的情况。
http://s9/middle/6575efb5g9af633daded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