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大学在宁设立博(硕)士研究生工作站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12-14 14:44:47)
标签:

南京大屠杀史

历史

扬州大学

教育基地

分类: 我的活动

  扬州大学在宁设立博(硕)士研究生工作站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朱成山与扬州大学芮副校长签定共建爱国主义基地和博硕士工作站协议书
扬州大学在宁设立博(硕)士研究生工作站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朱成山与扬州大学原副校长周新国教授为工作站揭牌

扬州大学在宁设立博(硕)士研究生工作站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朱成山与扬州大学芮副校长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

   在悼念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76周年之际,12月13日上午,扬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芮鸿岩,原副校长周新国教授率50多名师生来馆参加“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6周年仪式暨南京国际和平集会”,并在宁举行“扬州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工作站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扬州大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高校,近代以来为国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并在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被誉为“中国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1985年建成开放,作为一座纪念性的遗址型历史博物馆,既是全国第一家抗战类型的纪念馆,也是在全国率先实现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同时,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均接待量超过600万人次,先后与包括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内36所国内知名高校建了爱国主义教育共建关系。扬州大学在纪念馆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纪念馆将不定期在扬州大学举办专题讲座和临时展览,在高校师生中普及南京大屠杀史知识,并为校方在馆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供便利和支持。另一方面,纪念馆将依凭校方师生规模,更好的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功能,履行公益文化职能。
    双方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共建关系为青年学生搭建了一个历史与和平教育的良好平台。扬州大学在纪念馆内设立中国史学科研究生工作站,就是为了将历史研究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研究推向深入。
    纪念馆现挂靠有中国日本史学会日本侵华史专委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南京大屠杀史幸存者援助协会、南京国际和平研究所四个研究机构,现正推进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图书《南京大屠杀辞典》、江苏省省级课题《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档案保护与利用》两大重要项目;包括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原所长步平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原所长汤重南研究员在内的国内一大批知名学者兼任纪念馆学术委员会委员,纪念馆在国内抗战史尤其是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已成立由韩国高丽大学、日本淑德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安徽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名博士后、两名博士、六名硕士以及中央党校和南京市委党校两名学历研究生等十一人组成博(硕)士研究站。
    扬州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是江苏省级重点学科,现属于社会发展学院,系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下有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扬州学派与中国学术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中国法律文化与法治发展8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予点,现有教授10名、副教授30多名、博士研究生导师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0多名,博硕士研究生共100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5人,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国内中国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
扬州大学中国史学科在纪念馆内设立研究生工作站有助于双方学术资源的互补,为双方在学术研究方面进一步开展有前景的合作搭建平台基础,工作站的成立既够拓展扬州大学中国史学科的发展格局,也有利于纪念馆利用高校资源深入推进南京大屠杀及相关史学研究,落实“人才兴馆”的发展举措。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出席揭幕仪式并在仪式上表示:“扬州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工作站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纪念馆的设立,从学术研究和公共教育两个方面拓宽了馆方和校方的发展道路,为双方开展更高水平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既不为了研而研究,也不为了教育而教育,同样作为公共文化的建设者,我们的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指引广大青年人真正形成正确、理性的爱国观和国际视野,做实其公共文化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关注南京大屠杀、关注警示历史文化、关注悲剧文化、关注中日关系和民族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