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25)的人民网发布了一则新闻:“第九届北京—东京论坛26日将开幕‘以民促官’引关注”。笔者今天特地乘坐高铁从南京赶往北京,应邀明天将参加这个国际性的会议。说实话,虽然将参加会议,但能否像会议组织者或者媒体预期的那样“以民促官”?心中没有底,因为希望终究是希望,美好的愿望不一定就等同于现实。
此次会议本来是于8月12日在京举行的,但由于当时中日两国之间的民众感情恶化,两国关系严峻,不得不推迟进行。后经两国主办方的一番交涉,总算决定于10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应该这样说,此次会议召开前就留下了阴影。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东亚的和平发展与中日两国的责任:对《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历史意义的再认识”。因为今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约35周年,虽然35年来中日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谁也不能否认的是,由于去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使得当下的中日关系陷入了“困难期”,政府间的外交举步维艰。如何形成共识?如何能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中日双方有不少人士寄希望于民间对话的渠道,希望“北京—东京论坛”能够“以民促官”,以此推动政府间的外交政策向好,以最终解决问题。日本有人将此称为“言论外交”。
问题是,这种所谓的“言论外交”和“以民促官”,当下能够达到所预期的效果吗?笔者将期待着。
说来也巧,日本民间友好组织之一的和平之船,今天进行第85次环球和平巡游到上海,上岸后组织了90名日韩人士到达南京,其中还有一位86岁的韩国慰安妇。据说,按有关规定,他们在上海离岸只有24个小时的时间,没有去任何地方,而是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交流,还与我们一起举办了南京和平集会 ,这大概也是另一种形式的 “以民促官”吧?
2013年10月25日晚 写于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