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由该馆组织编撰的《南京大屠杀辞典》获得“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以及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有关情况。参与《南京大屠杀辞典》编撰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海军学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等单位的10余位专家,以及南京出版传媒集团的领导参加了发布会。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南京大屠杀辞典》编撰专家王卫星研究员主持了发布会。
发布会上,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南京大屠杀辞典》编撰工作的最新进展。一是《南京大屠杀辞典》自2010年12月13日正式启动以来的两年中,纪念馆倾注了很多的精力,与南京出版社进行了多次的工作会谈,共同努力将《南京大屠杀辞典》成功申报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二是在馆里专门设置了《南京大屠杀辞典》编辑办公室,设有专人负责大事记记录和卷宗制作,以及与专家的沟通与联系;三是积极联系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相关专家,参与《南京大屠杀辞典》的编写,目前已经邀请到十余位外国专家,部分专家已经将列好的条目反馈到我们编辑办公室;四是召开了6次全体专家会议,就辞典的基本框架、词条编撰、撰写体例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论证和研讨,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编撰框架体系。
据朱成山馆长介绍,《南京大屠杀辞典》编撰工作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说:整部辞典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共分为上、中、下三卷,分别是南京大屠杀前、南京大屠杀中和南京大屠杀后。上卷包括南京大屠杀历史背景、日机轰炸南京与南京空战、日机攻击南京、南京安全区及其难民营的成立、南京保卫战、南京沦陷等6篇;中卷包括集体屠杀、零散屠杀、劫掠、纵火与破坏、性暴行、南京安全区及其难民营的救援、南京伪政权、伪组织、南京军民的抗争、焚尸灭迹与尸体掩埋、中外媒体的报道等9篇,下卷包括战时及战后的调查、日本投降与战后审判、南京大屠杀的证人与证据、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等5篇。在每一篇下面按照事件、机构、相关文献、人物等内容列出词条。目前经过各位专家的努力,已经初步撰写出各类词条目8000余条。
发布会上,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卢海鸣介绍了《南京大屠杀辞典》申报并获得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相关情况。《南京大屠杀辞典》编撰专家代表段月萍研究员介绍了在编撰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她表示,非常荣幸参加编写这部带有总结归纳性质的学术性工具书。两年来的编撰的过程使大家深感这本辞典的编撰和出版不仅是出版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编撰工作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难度很大,但是意义也很大,所以一定会本着对历史、对读者负责的态度编写好这部辞典。
据悉,《南京大屠杀辞典》编撰工作2010年12月13日启动,2011年12月13日举行了中外专家聘任仪式。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预计整部辞典将超过200多万字,编撰出版工作将在2014年底全部完成。
图为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介绍《南京大屠杀辞典》编撰工作最新进展
图为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南京大屠杀辞典》编撰专家王卫星研究员主持新闻发布会
图为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卢海鸣介绍《南京大屠杀辞典》申报并获得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相关情况
图为《南京大屠杀辞典》编撰专家代表段月萍研究员介绍了在编撰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