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亲身经历的南京保卫战”报告会在本馆召开(组图)

(2011-12-10 20:09:08)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活动
    为缅怀抗战先烈,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的30万同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于2011年12月10日上午,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报告会:《我亲身经历的南京保卫战》。
    报告会由1937年12月参加过保卫南京的老战士、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骆中洋和程云主讲,南京保卫战军官郭学礼之子郭永柱也到会作了报告,讲述其父当年英勇杀敌的经过。抗战老战士李高山应邀赴港参加报告会,向香港市民讲述当年南京保卫战的亲身经历,留下了书面证言报告。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告迁都重庆,同时制订了守卫南京的计划,任命唐生智为卫戍司令长官,投入10余万兵力,守卫南京。12月1日,日本参谋本部下达了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约20万的日军部队展开了攻占南京的“竞赛”。中国守军在装备差、部队建制不全、条件艰苦的状态下,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殊死战斗。12月13日,南京保卫战失利,南京沦陷。
    三位报告人分别从自身的从军经历讲起,叙述了74年前亲身参加南京保卫战时与日军的作战及退败情况,以及他们被俘之后的细节,作为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们还见证与目睹了日军的攻城在南京城烧杀淫掠的暴行。当年骆中洋只有16岁,在陆军第六十四军一五六师四六六旅九三一团服现役兵,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南京城失守后被俘,在南京大屠杀中幸存。程云1936年3月,在武汉军校11期参军,分配到南京教导总队三大队五中队任少尉排长。教导总队长原来是张治中,后来是桂永清。李高山为了生活1936年下半年参军到国民党部队。当时所在部队是广东第八十三军一百五十四师三营三连,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李高山一行准备想渡江逃走,但是江面上没有船,无法过江,被俘。他同几千名被俘士兵被日军带到江边,进行集体屠杀,他幸免遇难。当年曾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八十八师特务连连长郭学礼的儿子郭永柱也在报告会上,讲述了其父所在的88师当年守卫雨花台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特别是朱赤将军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及烈士遗物、遗体安葬地点等细节。在报告会上,郭永柱还当场将朱赤将军的遗物:一块包金的怀表、两枚黄花岗烈士纪念币以及装遗物的木盒捐赠给本馆,并举行了捐赠仪式。
    报告会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朱成山研究员,发表了题为《关于南京保卫战史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概要回顾了海内外南京保卫战史学研究发展的历程,梳理总结了学界有关南京保卫战史研究的成果及内容,并对今后进一步加强这段历史研究等问题提出看法。
    会后,郭永柱还到雨花台现场指认了朱赤将军牺牲的地点,并讲诉了朱赤将军英勇就义的情形。
    此次报告会作为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举行和平活动的一项内容,纪念馆全体员工、部分市民代表及北京东路小学、南湖一中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报告会。(谢红霞)
 
图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抗日老战士骆中洋在报告会现场
 
 
图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抗日老战士程云在报告会现场
 
 
图为报告会现场,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本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发表题为《关于南京保卫战史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的报告
 
 
图为几位抗战老战士在给学生讲诉南京保卫战当时的情景
 
 
  图为南京保卫战军官郭学礼之子郭永柱在报告会现场
 
 
图为郭永柱向记者介绍朱赤将军的遗物:一块包金怀表和两枚黄花岗烈士纪念币
 
 
图为郭永柱向我馆捐赠朱赤将军的遗物
 
 
  图为报告会现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