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8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南京中共党史学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共同举办了一场“南京的九一八抗日救亡运动”专家学者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余翔主持,来自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党校、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南京海军指挥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等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讨论了九一八事变后南京的抗日救亡运动情况。专家们一致认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南京学生抗日运动和各界爱国运动也空前高涨。全国各地来宁的学生代表和以中央大学为首的南京大中学生在南京汇成了强大的爱国抗日救亡运动。9月23日,南京工、农、商、学、妇等社会团体及市民20万人在公园路体育场举行反日大会,各界代表痛斥侵略者,呼吁团结一致,誓死抗日。
   
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余翔介绍了发生在南京的抗日救亡运动事件——珍珠桥惨案。她说九一八事变后,南京乃至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运动的焦点是针对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例如,1931年12月3日,北大示威团230多人,冲破当局重重阻拦,到了南京。12月9日,上海学生示威团赶到南京。10日,南京23所学校近万人又到国民政府示威,中大一些教授也参加。13日,北平、天津、武汉、广州等地学生又陆续到南京示威。各地示威团决定17日举行联合总示威。12月17日上午,汇集首都南京的全国各地示威学生一万余人从中央大学出发,经中山路、鼓楼、湖南路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前进。12时到达,见铁门紧闭,军警林立。示威队伍又转向国民政府进发,一路上又有许多市民及中学生参加了进去。下午4时,到达位于长江路的国民政府,示威学生怒吼声震撼天地。示威队伍的后半部是中央大学、北平及上海部分学生,他们路过珍珠桥《中央日报》馆,就质问报馆为何造谣,并要求更正,遭到报馆拒绝。学生愤怒之下,掀下《中央日报》门牌,割断电话线,捣毁经理室、排字房,把铅字、印模抛入珍珠河。这时,早已作好屠杀准备的国民党南京警备师二旅和反动警察,从马路两边冲出,进行血腥镇压,学生重伤30余人,被捆绑捕走60余人。这就是九一八事变后发生在南京的珍珠桥事件,又称珍珠桥惨案。珍珠桥事件是九一八事变后学生抗日爱国运动的顶峰。南京的抗日运动引发了全国的抗日浪潮,与全国各地的抗日运动相互呼应、相互促进,为日后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座谈会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院长孟国祥教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王卫星研究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顾问、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经盛鸿教授,南京市委党校邵建光教授,南京市建邺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曾永明主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郭必强研究员,南京海军指挥学院高晓星教授等围绕九一八事变发了言。与会专家学者们认为,九一八事变后,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南京的抗日运动引发了全国的抗日浪潮,与全国各地的抗日运动相互呼应、相互促进,为日后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作了总结性发言。他说,九一八事变对于中日两国影响是双向的、很大的,既影响了两国政治走向,又影响了两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正是九一八事变,迅速统一了日本朝野上下先吞并中国东北、再染指华北,最后侵略中国大陆的战略国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自上而下的军权膨胀,出现了举国一致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政体,军国一体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国策迅速趋同的最重要因素,日本由此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同时九一八事变使得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日救亡呼声日趋高涨,发生在南京的珍珠桥事件是其突出的一例。随着国难的日益深重,中华民族面临的危亡,共同的民族利益促使民族自醒,逐步放弃了“不抵抗政策”和依靠“国联”协调等幻想。正是这种民族觉醒的力量,逐步形成了排山倒海、勇往直前的抗战精神,通过了14年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揭开了中国近代抗击外敌并且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新篇章。他强调指出,作为历史研究者来说,今天我们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就是要在搞好历史的研究的同时,更多地接受历史的启迪,总结历史的经验,发挥以史为鉴、以史育人的作用;就是要进一步增强爱国意识,懂得国家不强、老百姓的生命就得不到保障的浅显的道理,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就是要继承先烈们的抗战精神,不怕困难和挫折,万众一心地投身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袁志秀)
 
 
本人在会上发言
 
 
图为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余翔主持会议并介绍了发生在南京的抗日救亡运动事件
 
 
图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顾问、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经盛鸿教授在会上发言
 
 
图为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院长孟国祥教授在会上发言
 
 
图为南京市委党校邵建光教授在会上发言
 
 
图为南京市建邺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曾永明主任在会上发言
 
 
图为南京海军指挥学院高晓星教授在会上发言
 
 
图为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王卫星研究员在会上发言
 
 
图为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