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竹海甲中国
朱成山
踩着春天的尾巴(立夏还有几日),来到了宜兴竹海,为的是用心感受下竹海里的春天。
首次来宜兴竹海是在冬天里,看到满眼里的绿色,曾经傻傻地在想,冬季里都这样的美,春天里大概会更美吧?所以一定要在春天里再次造访竹海。
果然,春天里的竹海有着不同和可爱之处。臂如春季里的游人更多,特别是姑娘们色彩斑斓的衣衫,在绿色的海洋里显得鲜艳夺目。春天里和煦的春风及其阳光,吹在游人的脸上,照在游人的身上,暖洋洋的直至心底,此时在竹海里散步,深深地吸一口天然大氧吧清新的空气,你会立即感到全身的舒适和放松。
为什么叫竹海?叫竹洋、竹江、竹河不行吗?问及身边的宜兴友人,其解释是这里的竹子满山遍野,达18万亩之多,堪称“竹的海洋”,是竹子面积大如海。竹子无边无际,重重叠叠,春风吹拂,犹如海浪,是形似大海。一句话说到底,无非就是这里的竹子很多。
看到竹海风景名胜区简介,方知这竹海位于宜兴市区西南31公里的湖父镇境内,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无锡旅游十八景及宜兴十佳景点之一。横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竹资源风景区,既有“华东第一竹海”之称,更有“中国第一竹海”之名,由于竹海风景区的湖父山区离太湖最近,流域最明显,从竹海山上流下的溪流又是“太湖第一源”。
这里的景区管理绝对是一流的。无论是景区设施的布局,还是卫生环境的管理,都做得非常到位。在景区里,建筑类的人工痕迹很少,满眼是自然的景观;没有一般风景区都有的商贩们令人烦恼的叫卖声,甚至连商品服务的设施也不多;你看不到车辆的杂乱奔跑,有的只是电瓶游览观光车,游人们除了乘坐电瓶车,就是慢悠悠地走路。能在竹海里散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绝对是一种高品质的享受。
这里的湖名叫镜湖。顾名思义,水面像镜子一样明亮,可以照见人的影子。山清水则秀,具有蓝莹莹的美。用手掬起一捧水来,清澈透明的,仿佛捧起了一把裴翠。喝一口,甜甜的,凉凉的,好爽!同行的大伙儿一致意见:“这里的水肯定超过超市里卖出的矿泉水品质”。
这里有缆车索道可提供空中观竹海的便利。大凡有名的景区,大抵都会安装缆车为游客服务,譬如在黄山、泰山等名胜,但为观竹提供缆车服务,全国鲜有。竹海的缆车全长1500米,上、下站台落差400米,96个吊厢,每天可接待游客5000人左右,是目前华东地区之最。坐缆车登山顶,途中可空中俯视看竹,饱览竹海全景,徐风吹来,竹林浮动,碧波起伏,气势磅礴犹如万顷绿色波涛涌现在脚下。
竹海堪称是竹子的世界,竹子的家园,竹子的王国。随处可见的竹子,密密匝匝,铺满了山头,填平了沟壑。这里竹子的品种之多,多得数不过来,但最多的还是毛竹。这种竹子,在竹子的王国中属于身材高大的品种。竹竿颜色发绿的是新竹,发白的是老竹。笔者曾经在安徽大别山当兵时见识过这种竹子,据山农说,这种竹子在破土而出时力量惊人,能将一块小石头拱翻,它生长的速度之快,真可谓一天长出一大截,只要18天便生长而成,以后则慢慢地长结实。不过,大别山的竹子只是一片一撮的,和宜兴的竹子相比,还是要逊色不少。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们有不少喜欢竹子的,留下了许多关于竹子的诗词。爱竹极致的恐怕要数苏轼,他老人家如是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位拥竹而居、以竹为邻、爱竹为不俗的老先生,如果活在当下,一定会和我们一样来到宜兴竹海,甚至会爱上这片竹林也说不定。
在宜兴竹海里漫步,看竹子与顽石为伍,立即想起了郑板桥那首脍炙人口的《竹石》诗句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位扬州八怪,一生中写了无数首竹子诗,而宜兴与扬州相距较近,相信他一定也来过宜兴竹海。他写竹子可以称得上精雕细刻:“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还有“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观察竹子如此细致入微,想象力如此丰富,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是一定写不出的。
看着眼前这成片成片的竹子,我陷入了沉思与遐想之中。古往今来,能够称得上“君子”的植物并不多,而在梅兰菊竹“四君子”中,我独喜欢竹子。因为与其它“三君子”相比,竹子朴实无华,却对人类贡献度最大。竹子浑身是宝,用竹子可以建造竹楼,也可以编制成各种用具,甚至取一段竹竿,打上8个洞孔制成竹笛,再贴上笛膜,便可以吹奏出动听的歌曲来。它属于横吹的开管乐器,算得上是一种富有中华民族色彩的民间民乐。据说笛子在中国流行久远,迄今至少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它具有构造简单,携带方便,吹出来的声音爽朗、柔美、动听。恰好,不久前,我的好朋友、原南京民乐团团长、南京音乐家协会主席雷建功先生赠送给我两支竹笛,是原上海民乐厂厂长常敦明亲手制作的,其中一支短小的笛子是“梆笛”,它吹奏出的声音高亢、明亮而有力,另一支粗长的为“曲笛”,它的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这两支笛子成为我的至宝,调起了30多年前在军营里曾经吹过笛子的旧爱,以至于每天都要练笛解渴,真后悔此次没有将两个“小家伙”带来,如能在竹海里吹奏一段,岂不快哉?
今天,真的是忙里偷闲,有幸在春风沐浴之中与竹君为伍,在竹子的丛林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之中,一缕思绪像漂浮在竹林中的紫气一样袭上心头,更慢慢地凝固成一种意识和感觉:那便是——宜兴竹海甲天下!
2011年5月2日
作者简介:
朱成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化无域—朱成山散文集》、《为300000冤魂呐喊—朱成山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文集》、《为和平讴歌—朱成山研究和平学文集》、《我与东史郎13年》、《东史郎连环画集》、《金陵血泪》等专著,在报刊上先后发表过200多篇文学作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