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步平所长应邀来宁开讲座

(2011-04-21 10:08:33)
标签:

历史文化

南京大屠杀

步平讲座

朱成山

杂谈

分类: 我的活动
   2011年4月19日,本馆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历史与未来”公益文化大讲堂第四期。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首席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本馆学术委员会委员步平先生应邀来馆作了题为《中日历史与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的精彩报告,本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主持了报告会。来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社科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南京师范大学10余位硕士研究生以及本馆职工共计6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步平先生长期致力中日、中俄关系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日本侵华史、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专家。主要著作有《中国东北沦陷史十四年史纲要》、《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化学武器》、《苦难与斗争的十四年》、《日本的化学战》、《阳光下的恶魔》、《日本右翼思想研究》、《靖国神社与日本的军国主义》、《日本教科书问题评析》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在2个小时的报告中,步平先生利用自己的睿智和多年的研究积淀,从中日两国结构性变化与历史问题的突出、中日历史问题的对话空间——三层面问题的相互交错、靖国神社与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深层、建立跨越国境历史认识的思考四个方面,用感性的语言表现他的理性的思考,洋溢着生动,深入浅出了的为与会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让与会观众认识到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为推动新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不是纯学术问题,也不仅仅是政治问题,在现实中往往反映在政治、情感与学术研究三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层面上。在中日历史研究过程中,中日两国学者在重视研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还是侧重于研究历史事件的偶然性的问题上,还存在着较大差异,能否有效解决中日历史认识上的分歧,不仅要在研究过程中重视历史的价值判断,还必须将实证研究上升到合理的科学的地位。步平先生在报告最后指出要在中日之间建立跨越国境的历史认识,还需要中日学者在厘清学术研究、民众感情与政治外交三层面的问题;注意民众的多数并未经历战争历史的背景;实现历史事实的共有,创造相互理解的条件、扩大信息来源;并且要注意在历史认识方面的“时间差”等方面做出共同的努力。
    报告会上,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以及与会的专家学者与围绕“中日历史问题与中日历史共同研究”的诸多问题,与步平先生进行了交流。
    此次报告会是本馆推出的“历史与未来”公益文化大讲堂的第四讲,在前面的三讲中,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教授为我们作了题为《中日关系热点解读》,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馆长朱成山研究员为我们作了题为《中日关系的回顾、现状及其思考》的报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院长孟国祥教授为我们作了《战后对日索赔的曲折历程》的报告,上述报告受到了听众的一致好评。本次报告还吸引了数名来馆参观的观众,他们是在看到本馆入口处的海报后慕名前来的。(袁志秀)
 
 
 
图为步平先生在作报告
 
 
图为朱成山馆长作总结发言
 
 
图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王磊在现场提出问题与步平所长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