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成山
朱成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49
  • 关注人气:3,9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写:“哭墙”前的清明祭奠

(2011-04-06 08:32:35)
标签:

佘子清

哭墙

祭奠

南京大屠杀

杂谈

分类: 我的活动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4月5日电(记者蔡玉高)眼前的灰色花岗岩墙面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人的名字。熟悉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镌刻在这里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在南京老百姓的口中,这面位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边的名单墙也叫“哭墙”。为何称“哭墙”?有人说,墙上的冤魂会哭泣;也有人说,看到这面墙,人们就会流泪。

    每逢清明,不少人会在“哭墙”前举行简单的祭奠仪式,悼念被那场战争无辜夺去生命的亲人和遇难同胞。对于他们而言,来此祭奠是无奈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被侵华日军血腥杀害的亲人葬于何处,惟有在这里才能找得到姓名。

    5日又是清明节,这一天是中国人传统悼念逝去亲人的日子。

    尽管阳光明媚,但79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佘子清怎么也轻松不起来。带上早已准备好的黄菊花,一大早他便赶到了位于南京城西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佘子清说,一走近这块土地,他的心就会酸,有时还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哭墙”前,佘子清发现,和往年清明一样,这里早已聚集了很多与他一样的幸存者老人,他们中有好几个是坐着轮椅来的。不管认识与否,佘子清知道,他们都有着同样的经历:侵华日军夺去了亲人的生命,伤痛伴随一生。70多年过去了,岁月还是无法带走那段惨痛的记忆。

    凝视着“哭墙”上母亲的名字,佘子清半晌没有说话,泪花在眼睛了闪着。1937年12月13日,日本兵从中华门打进南京后,不分男女老幼,逮着就杀……江水很快变成了红色……他的母亲在自己家中被日本兵残忍地杀害了……

    祭奠仪式结束了,佘子清却依然不愿离去。“每次都这样,我也说不清楚什么原因,其实离开这里后,我的心情要好一些,但来了后却又舍不得走,也许是思念母亲吧。”佘子清这样解释。

    佘子清说,与很多人相比,他其实是幸运的。毕竟有的人都不知道去何处祭奠家人,有的人全家人一起被杀害,清明都无人来祭奠。

    和佘子清一样,前来祭奠亲人的幸存者们在“哭墙”前来回端详着。长长的名单墙上,依旧密密麻麻地刻着遇难者的名字,让人有些压抑。

    据介绍,名单墙扩建工程5日刚刚竣工,墙上的名单已有10311个。然而,在1937年12月13日-1月短短6周时间里,南京城被屠杀的中国人超过30万。如果将所有遇难者的名字都镌刻上墙,墙的长度将会增加到目前的30倍!(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