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汕头讲学

(2010-12-27 10:54:27)
标签:

汕头大学

朱成山

文化

历史问题

领土问题

南京大屠杀

杂谈

分类: 我的散文

  汕头讲学    应邀到大学去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已经记不清了有多少次了,依稀记得从199412月起,先后在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晓庄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等高等学院讲过课,同时也先后应邀到外地的大学,如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作过报告。但上述高校无一例外的是上门邀请的,通过网络邀请讲课还从来没有过。

汕头大学却开了先例。说来也巧,我与该校的大学生王飞同学就是在新浪微博上认识的。这位网名叫“汕大王飞”的同学在网聊时告诉我,他是南京13中学的学生,去年考入汕头大学,现在读本科二年级。几年前,他曾经在母校南京13中听过我有关南京大屠杀史学讲座,希望我在今年的 1213日前到汕头大学来讲一讲。我告诉他,每年的“12·13”前后,都是我最忙的时期,今年也不例外,要筹备大大小小11项活动,实在抽不出时间去汕头。谁知王飞同学对此并不放弃,他在网上诚恳地说:“说实在的,馆长,也不是我们的宣传工作到位,是大家对这段历史,这段惨剧着实感兴趣。郁积在胸中的爱国热情需要您来点燃。”机灵的王飞同学经请示学校领导后,作出13日以后也行的让步。这就把我逼到了墙角,其实也被这位南京籍的小同学所感动,决定破例去一回汕头讲学。

提起汕头,对我来说是块陌生地,有生以来还没有到过,而且在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特区中,是我唯一没有去过的地方。此次能够造访,也不失增加见识,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事,因而和该校商定,与20101222日晚,在该校图书馆为师生们作一场讲座,题为“让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告诉现在和未来”。

这个消息在汕头大学一经公布,网络上也随之热闹起来,特别是在新浪微博上,一下冒出好几个来自该校的博友来。例如,有个网名叫“HuaI独立--L光裕”的该校学生在微博上留言:“欢迎朱老师来汕大开讲”。:另一个网名叫木子的该校同学也留言:“期待朱老师的到来。欢迎欢迎”。有位网名叫“公益行者”对此次这样评价:“呵呵,风口浪尖,授人以渔,为人师表者,惟有尽责也”。有位网名叫“小魔L”的同学说:“已经报名作讲座现场服务的志愿者,是来汕头大学后第一次穿了正装”。还有网名叫“好白”、叫“霖果鸣人”、叫“汕大新闻杨国要”、叫“白饭奶”等,都在网络上纷纷留言:“欢迎朱老师”、“欢迎欢迎”、“一路顺风”等等。有位已经在汕头大学毕业的“涓涓细流”不无遗憾地留言到:“辛苦了,可惜我已经是校友,没有这个机会听到讲座了”。还有位网名叫作“和二你又调皮了”的同学这样写道:“老师好。可惜晚上有课,还要交作业。尽量交了作业之后逃课去。”我回他信息“逃课不太好”后,他表示一定请了假再去听讲座。

聪明的汕头大学生们,还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精心设计了两张海报发在网络上,一张的背景为大写的“杀”字,另一张背景图案为本馆呈十字架造型的“标志碑”,其中的文字这样写道:“1222,本周三,1930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 教授在汕大新图书馆报告厅 将为你讲述【让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告诉现在和未来】,请您停止您忙碌的脚步,一起铭记国耻!”。在互联网的时代,一则平凡的消息,已经远远超越了一座校园乃至一座城市的范围,而在网络上得以迅速广泛的传播。

22日清晨,我依约540起床,6点钟从家里出发去南京禄口机场,乘坐南航的班机经广州白云机场,转飞汕头,竟然一路顺利,飞机正点起飞,正点到达,这在当下实属不易。经过差不多一天的奔波,我与下午3时顺利到达汕头大学。想不到汕头大学至诚书院党总支部书记、副院长陈文滨带着我的南京小老乡王飞同学,亲自到汕头机场迎接我来汕头。

汕头讲学朱成山与汕头大学至诚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陈文滨在海滨合影留念

汕头讲学

         在汕头海滨大道与南京籍大学生王飞合影

 

汕头讲学

          朱成山在汕头迎宾馆门前留影

 

一路上,他们热情地给我介绍了汕头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还顺道参观了海滨景观路,看到了大海和港口。海边的城市就是和内地风景不一样。我喜欢大海的宽广无垠,喜欢海边带点咸咸地海风,喜欢海边高大的热带树木和植物。特别是到了汕头大学后看到美丽的校园,既有山、又有水,的确名不虚传。校园里道路上方,悬挂着好几条欢迎我来该校讲课的横幅,红底白字,十分地醒目。尤其是该校的学术交流中心,据说是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投资兴建的,特别地雅致和漂亮。幸运的是,校方就安排我在这里下榻。

南京也属于南方的城市,但与汕头相比,在温度上的差距还是不小,汕头的气温竟然比南京高了10几度,达到18度。汕头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门口的水库里,竟然有人在游泳,他们是不是在冬泳呢?不好说。南方就是南方啊,植被茂密,青翠欲滴,这里自然环境保护的不错,据说作为特区之一的汕头市,其实没有多少工业,污染也小。

晚上,该校副校长、至诚学院院长李丹教授,至诚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陈文滨一起来到学术交流中心,陪同我用晚餐,席间谈及该校至诚书院的办学理念,觉得耳目一新。李丹副校长说:“致力于建设一所有特色、国际化,受人重视的现代化高等学府,汕头大学一直站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前列,为中国开辟‘不一样的办学道路’。学校特别重视抓本科学生的教育,现在全校大约有6000多名本科生,2000多名研究生,本科教育是重点。大学生不是专门技艺和实证知识的学徒,大学不能让学生固守自己的‘作坊’,沉溺于封闭的心灵,大学应该激励大学生不断改变自己,让自己从优秀到卓越”。在具体措施上,他们一致认为推行住宿学院的试点工作,让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思维模式、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同住在一幢楼里,相互学习,相互交叉,开拓视野,积累人脉,以推动大学从单纯的“专业教育”向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的“全人教育”转变。我不无担心地问道:现在许多高校实行男女宿舍区隔离,规定男生不能随便进入女生宿舍区域,反之女生也不能随便进入男生宿舍区域,你们实行男女生在一栋楼里住宿,不怕出事吗?李校长笑笑说:“真正要出事不是在于宿舍,在于道德教育和性教育,强行封堵是不行的”。从他们学校的实践看,推行住宿学院完全可行。原来这是一种大学教育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我不禁对汕头大学领导的办学理念和求新意识表示佩服和赞叹。

关于为何使用至诚书院名称?李校长解释说:“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在中国,‘书院’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内美’,是渴望求知与朴素向善的地方。‘至诚’取自《中庸》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想不到这个名字的背后,竟然蕴藏着深厚的祖国传统文化。

晚饭后,李校长亲自陪同我参观该校新建立的图书馆,他告诉我,这座学校得到了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先生的大力支持,李先生已经在该校直接投资达33亿港元,未来还承偌再投入20亿港币,这座新的图书馆就是用李先生的投资兴建的。走进图书馆,感到的确很现代,设计非常优美,空间很高大,设施也很先进。我是个书迷,此前看过不少图书馆,像眼前这样豪华现代的大学图书馆,我还从未见过。特别是亲眼看到许多汕头大学的学子们,坐在图书馆里看书、做作业、画图时,真是打心里羡慕他们。

晚上1930分,讲座就在这座漂亮的图书馆报告厅里正式拉开帷幕,闻讯赶来的大学生们估计有200多人,简直是座无虚席,连过道里也挤满了人,看来学校的宣传工作做得不错,我暗暗地称赞道。讲座由王飞同学主持,李丹校长和陈书记等领导也在前排就坐。我讲了2个半小时,师生们听得非常认真,不少人在作记录,几乎没有人喧哗、走动和中途退场,看得出该校的校风校纪和求知欲较好。最后,还和师生们进行了现场提问、解答、互动,气氛热烈。

汕头讲学

朱成山正在为汕头大学师生们作南京大屠杀史讲座

汕头讲学

汕头大学李丹副校长为朱成山颁发该校纪念品

汕头讲学

         朱成山与汕头大学部分学生合影留念

 

讲课结束后,许多同学没有立即散去,不少人围了过来要求我签名留念,还有的同学要和我合影留念,我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从图书馆回到校学术交流中心,一群江苏和南京籍的大学生们跟随着过来和我聊天,其中有苏州籍的、南通籍的、南京籍的。他们说今天是冬至,这个节日在当地是很隆重的,大家都要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一下。正说着,校园里传来了同学们的欢呼声,原来大家正在热热闹闹地过节呢?这一点与南京的风俗有点不同。

送走这些在汕头大学读书的莘莘学子们,虽然赶路、讲课、谈话等劳碌了一天,此时却是毫无倦意,也许是兴奋得过了火,反而不知道累了。打开随身带来的电脑,上网一看,该校的学生了不得,已经在微博上发了关于今晚讲座的好几十条信息,有的甚至就是现场上网直播。有不少同学对我的讲座给于了很好的评价.。例如,天涯三人写道:“ 转发此微博:热烈祝贺朱馆长为汕头大学学子们的精彩演讲圆满成功。”再如,紫祎LOVE 写道:“今天真的好好的洗礼了 ,其实我虽说是南京的 ,但是并不是了解的那么全面 ,这次过年回去, 一定要去纪念馆再重新的好好看看呢。”还有言小沫TVXQ写道:“ 老师的讲座让人听了不想走,可惜还有事,只能听一半。希望有机会去南京看看。”看到同学们能够这样评价我的劳动,心里感到很高兴。辛苦一点,也值得。

次日早晨,乘汕头至厦门的大巴士离开汕头大学,热心的陈文滨书记执意送我到车站。掐指算来,我此次来汕头的时间才10多个小时,称得上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虽然从直觉上感到汕头市与其他首批开放的深圳、珠海、厦门有一定的差距,但对汕头大学还是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2010年12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