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作为南京大屠杀73周年祭奠活动之一的“《南京大屠杀史辞典》图书工程启动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贵宾会议室隆重举行。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副部长司锦泉,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皓,副部长王嵬,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陈如,《南京大屠杀史辞典》的编辑出版单位南京出版社社长朱同芳、《南京大屠杀史辞典》的主编原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张伯兴,执行主编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孙宅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蔡锦松研究员等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共计30余人参加了该启动仪式。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皓启动《南京大屠杀史辞典》图书图书工程。
在启动仪式上,作为《南京大屠杀史辞典》的联合编辑与出版方的南京出版社,多年来出版了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史方面的图书,该社在几年前就将南京大屠杀方向图书的策划与出版作为该社的主打方向之一。朱同芳社长在讲话中说,很荣幸能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起编撰这部具有重要意义的《南京大屠杀史辞典》。南京出版社与纪念馆已经顺利合作了多年,在这期间出版了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史学方面的图书,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日志》《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与文献系列丛书》,目前已经出版到27卷,内容包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名录、遇难者名录、海外南京大屠杀史料、文化损失等方面,获得了省市的多项出版奖项。通过多年的合作,南京出版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锻炼与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编辑队伍,他们将是我们这次良好合作的重要力量。这次,南京出版社从上到下非常重视,专人派出了以民国史博士卢海鸣副社长为主要负责,编审沈丽国亲自担任编辑的出版编辑队伍。这是一部主体性的辞典,新闻出版署的部门领导也很感兴趣,以后有望获得国家级的大奖。同时我们初步计划聘请省市有关领导作为这部辞典的顾问,联合纪念馆恭请海内外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专家作为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同时成立该书的编辑委员会,动员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的学者及海内外有关人士共同编辑。
在启动仪式上,作为执行主编,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向参加启动仪式的专家学者介绍了《南京大屠杀史辞典》图书工程的历史背景以及初步拟定的框架。他说,说起该部辞典的编撰,不能不提起整个纪念馆与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的发展。198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南京大屠杀集体屠杀遗址之上正式建成并开放,它是国内第一个抗战类的专题纪念馆。纪念馆开放以来,在各方的关心与支持下,凝聚了一大批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在1995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南京大屠杀史学术研究机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20多年来,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经众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在史料搜集、史学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挖掘、搜集、出版了一大批南京大屠杀的专题史料,如《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东史郎日记》等,编辑出版了《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系列文献与丛书》(1-27)等研究著述,编辑了有关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的专门期刊《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等等。可以说,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诸多问题,学界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尤其是2006年底至2010年1月,由中国外交部和日本外务省主持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第一阶段宣告完成,中日两国学者对于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认定及日军犯罪的定性,原则上基本一致。毋庸置疑,上述研究为我们的《南京大屠杀史辞典》的编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朱成山馆长在讲话中说,实际上关于《南京大屠杀史辞典》图书工程的提法,最早提出来的是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孙宅巍等专家,他们曾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倡议编撰一本有关南京大屠杀史的工具书,对南京大屠杀史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归纳,为专家学者提供研究的便利,同时让更多的读者能够深入、广泛地了解相关的史实,此举曾经引起业内学者的浓厚兴趣。今天看来,我们《南京大屠杀史辞典》图书工程的各方面条件业已成熟,正处于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期。
那么,作为全国首部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工具书,《南京大屠杀史辞典》具有何种特色、与已经出版的抗战类相关词典将具有何种特点呢?朱成山馆长对此做了详细的介绍。首先在编排方式上,《南京大屠杀史辞典》将围绕南京大屠杀历史,将各种形式的历史文献档案资料、研究成果分门别类进行归纳整理,列出词条逐个定义,并适当利用图像资料,配合文字,图文并茂,便于读者使用与检索。其次,在内容划分上,《南京大屠杀史辞典》将围绕南京大屠杀历史,从历史人物、历史地点、历史事件、历史机构、历史文献及档案、历史物证、历史研究、历史教育、历史传播等十个专题进行编撰。在历史人物方面,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李秀英、夏淑琴、魏特琳、拉贝等人物作为单独的词条在这部分出现。第三,《南京大屠杀史辞典》尽可能地包括了所有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近些年来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第四,《南京大屠杀史辞典》是一部原创性工具书,所有词条均出自南京大屠杀史专业研究者依据史料、档案及研究成果,我们将斟字酌句,深入浅出地精心撰文。第五,我们将邀请来自日本、美国、中国等各国有关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的权威专家与学者,以保证该辞典的编写水准。第六,整个辞典的编辑工作将历时三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把辞典的编辑工作作为今后三年的重要工作,馆领导全部介入,以保管研究部为主体,依靠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专家,并聘请一批专家专门从事具体的编撰工作。
启动仪式上,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南京大屠杀史辞典》图书工程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他的问世将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孙宅巍研究员说,通过辞典编撰的形式把多年来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是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这些多年来从事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者的一件幸事,我们有幸赶上了这么一部重要辞典的编辑工作。这部辞典是诸多史学研究者的智慧结晶,他将集学术性、科研性、可读性于一体。我们相信,这本辞典即可以作为科研工作者身边常备的工具书,又可以作为广大读者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通俗读物。专家们纷纷表示非常愿意参加该部辞典的编辑工作,并期待三年后该部辞典的问世。
http://www.nj1937.org/UploadFile/20101213161313215.jpg
图为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介绍两本新书的概况
http://www.nj1937.org/UploadFile/20101213161441244.jpg
图为南京出版社社长朱同芳先生介绍《南京大屠杀史辞典》策划及相关情况
http://www.nj1937.org/UploadFile/20101213161555175.jpg
图为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陈如研究员讲话
http://www.nj1937.org/UploadFile/20101213161250142.jpg
图为《南京大屠杀史辞典》图书工程启动仪式现场
http://www.nj1937.org/UploadFile/2010121316191189.jpg
图为朱成山馆长向山内小夜子女士、池尾靖志先生颁发《南京大屠杀史辞典》编撰专家聘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