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的铜奔马
朱成山
只要你去过武威,没有人不知道铜奔马。因为它是中国旅游标志物,是武威先人宝贵的遗产,更是武威今人得以自豪的文化标识。
进入武威市,迎面就是高大的马踏飞燕的雕塑。这是个令人熟悉的雕塑,在全国有许多,因为只要是中国旅游城市,都会树立这样的品牌标志。然而,只有在这里,才是正宗的、有品味的、名副其实的,因为这里就是铜奔马的故乡。

在雷台出土的铜奔马被列为中国旅游标志
铜奔马出自武威的雷台,而雷台就在武威市北郊。它是一座高大的长方形人工夯筑土台,因台上有明代建筑“雷祖观”,故名雷台。这里我虽然是第二次造访,但依然觉得新奇、有味,值得细细的评读。

在雷台(古汉墓出自该雷台中)前留影
奇在哪里?雷台本身就是一奇。我看人们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究竟是为了建道观修建雷台,还是为了造墓夯制雷台?为什么1969年9月22日,当地农民在雷台下挖战备地道时,发现了据说是张姓的将军夫妇墓,而该墓距离雷台地平很浅。
雷台二奇,则是挖出了一支庞大的依仗队伍,而这只队伍是由99件铜车马武士组成的,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在雷台博物馆入口处,陈列着一个被放大了的铜车马武士依仗队,那气势绝对不亚于秦始皇兵马俑,而且更显精致,毕竟铜铸和泥塑不可同日而语。

在铜马方阵前留影
雷台奇绝,当数铜奔马,它在整个仪仗队中应该是皎皎者、领衔者、精品者的角色。铜奔马重约7.15公斤,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1厘米。马头微左扬,昂首扬尾,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于一飞鸟之上,飞鸟展翅,惊愕回首,显示了奔马快捷如飞、神速超群的意境。它虽然是定型的,但动中有静,静却能飞,神态生动,一跃千里。其想象力丰富,制作工艺精细,构造手段独特,堪称稀世珍品。难怪专家们要把它定为国宝级文物,作为中国旅游标志呢。

铜马方阵中的铜马车队
为什么会在武威出现如此精美的铜奔马呢?众说纷纭,但几乎都与此地从西汉时开始,长期抗击匈奴等强敌军事需要,先后引进和培育乌孙马、汗血马、太乙天马等良马有关系。以至于马文化异常发达,马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被艺术化了,成为艺术创作和美术追求的对象,并被提炼上升到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龙马精神)。仔细想想也是,马一直是中国人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对象之一,秦朝时有兵马俑十分壮观,汉朝时有兵马仪仗队威风八面,现代有徐悲鸿画的马栩栩如生。

被放大六倍的铜马方阵
笔者正好也属马,属马的人对马有一种别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到武威评读马文化后,更觉得长进不少。我将永久铭记着,武威有值得永远牢记的铜奔马,以及博大精深的马文化。
(作者于2010年9月3日至5日,出席在兰州甘肃省博物馆召开的中国博物馆学会陈列艺术委员会第三次年会期间,参观武威市雷台遗址见闻,并成稿于 2010年9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