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6日晚,我们应邀去赖茵哈特夫人家做客。这是一户三代同堂的幸福大家庭。赖茵哈特夫妇生有两儿两女,另有两个孙女和两个外孙女。
一楼会客室里搁着两张餐桌,早有准备的赖茵哈特夫人,用柏林最知名的两道汉堡夹心点心、奶油、巧克力、咖啡、黑啤酒等丰盛的食品招待我们。盛食品的盘子,是有汉字“万寿无疆”的中国瓷器。赖茵哈特夫人解释说,这是他们特意在柏林买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主人深深的中国之情。
谈起两次访问南京的经历,赖茵哈特夫人仍记忆犹新。她说:“南京大屠杀在历史上确有其事,我坚信不疑。这不仅因为外祖父的日记中有记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我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交流过,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有裁缝,有车夫……我相信他们。我在南京大学时,有位大学生问我,您敢去日本讲南京大屠杀吗?当时我吓了一跳,害怕因我讲拉贝日记引起中国和日本两国新的战争。1997年12月份,我应邀去日本,在东京、大阪和广岛等地,同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当年的日本士兵、中日两国的史学者、日本教师、学生和记者们一起讨论南京大屠杀,可以说,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在二战中,德国也是加害国。受害者需要加害者正视历史,承认和反省历史的过错,才能弥补受害者心灵的创伤。我经历过战时的轰炸,能体会到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造成的危害。德国被分裂、被轰炸是历史的报应,我想广岛、长崎被炸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有一天,中国人和日本人用真心去演奏和平之曲,那将是两个民族真正和解的实现。我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当过教师的赖茵哈特夫人,不仅演讲口才好,而且言谈中极富逻辑性和哲理性。
席间,女主人饶有兴趣地问:“你们想不想看一下二楼的卧室和书房?”并诙谐地说:“如果上面乱,那是拉贝搞的。”
我们来到了二楼书房。长长的两溜儿书柜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数以千计的书籍,反映了主人的文化品位。书柜前,我们一眼看见了南京市委书记的礼物“辟邪雕塑”、南京市长的感谢状、南京市委宣传部送的“孙中山雕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赠的“双面绣”和美国新泽西华人协会为表彰赖茵哈特夫人公布2460页记载南京大屠杀史实的《拉贝日记》的铜匾等,它们与拉贝先生当年从中国带回的铜盘、青瓷花瓶等遗物放在一起,是令女主人引以自豪并极为喜爱的珍品。她从中拿出一个个比指甲盖稍大一点的微型镜框说,这也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里面的照片是她一岁半时在南京拍的,镜框则是一位中国厨师送的。
那天晚上,赖茵哈特家充满了温馨。为了迎接我们,赖茵哈特夫妇的子女们特意远道赶来。在融融的友好气氛中,他们的大女儿和女婿吹起了小号。悠扬、动人的乐曲声,带着拉贝亲属们对中国人民的良好祝愿,在柏林的夜空中传得很远,很远。
(原载1999年1月17日《人民日报》第3版,与周福龙合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