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22次悼念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植树访华团一行23人,在日本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绅一郎先生率领下,于2007年3月29日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他们在纪念馆内的遇难者名单墙前默哀、悼念遇难者,在名单墙前集体留影,并为22年该团在纪念馆内种下的千头松树培土、修枝和浇水。日本悼念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植树访华团自1985年成立以来,每年都在3月份来南京,进行植树悼念遇难者和谢罪,他们自己称这项活动为“绿的赎罪”。今年是该团第22次来宁植树。参观结束后,该团团员在纪念馆贵宾接待室与朱成山馆长交流了此次来南京的感想:
朱成山:今天,我再次在纪念馆里,迎来了日本第22次南京大屠杀植树访华团的各位朋友,谨代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向你们表示欢迎和感谢。
大家来南京植树,今年已经是22次了,也到纪念馆举行22次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仪式。为了建立真正的中日友好关系,大家面对着镌刻有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的石壁,举行悼念集会,表示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你们于1986年5月种植在纪念馆的千头松,每年春天各位团员都要从日本来为其浇水、修枝,以这种方式进行绿的赎罪,我对此表示深深地敬意。
多年来,日本南京大屠杀植树访华团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每年春天来南京,来纪念馆植树赎罪活动一直坚持未中断,这种活动形式,深受南京市民的欢迎,也感动着许许多多的南京市民。
我从担任馆长开始,就一直认为认真学习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对于推动中日关系的重要性。现在,仍有一部分日本人包括学者,否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歪曲历史事实,关键是缺乏正确的历史观。他们纠缠于一些史实的细枝末节问题,问题的实质是缺少反省与谢罪的诚意。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这部分日本人起着影响和警示作用。
各位不辞辛劳地在我们纪念馆和珍珠泉植树,其实,这是种植在南京市民心中绿色之树,友好之树,希望之树。
目前,纪念馆新馆正在扩建之中,预计今年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遇难70周年之际正式建成开放。新馆建设的理念,仍然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欢迎各位届时参加新馆落成仪式,你们种植的千头松也将移植到和平公园,希望明年春天在你们种植的千头松前再次相会。
西村昭次(富田林市人,80岁):今年是我第16次来到南京参加植树活动。我感觉在这16年间,中国的变化太大了。但我们身边还有不少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还停留在过去。我真想把他们拉到中国来,让他们好好看一看中国的新变化,因为百闻不如一见啊!只要我身体好,能走得动,明年我一定还来中国、来南京。
深山政治(东京市人,64岁):我是第一次来中国。刚才,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墙前向遇难者默哀致意时,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朱成山馆长的讲话鼓舞了我们,他说:我们种的树,是种在南京人民心上的树。这让我十分感动,明年我一定还来。
铃木隆子(西东京市人,75岁):刚才,朱馆长赠给我们新书——《我与东史郎交往13年》,十分感谢。我是东京“不忘1937”协会的成员,我们会曾组织学习过《东史郎日记》。东京曾有人质疑东史郎先生当年是否来过南京,说他的日记是胡乱写的,对此,我们给予了反驳。因为《东史郎日记》记下的南京许多地方,我们都走过,我们认为他记载的事情的确是事实。东史郎先生有勇气反省自己曾犯下的罪孽,这比那些不敢反省,却经常作噩梦的日本老兵来说,他的晚年精神上轻松得多。2006年1月份,东史郎先生逝世时,我们在东京为他开了一个小型的追悼会。
胜尾圭三(松户市人,73岁):我连续九年来南京参加植树谢罪活动,此次虽然没有看到纪念馆的展览(注:因为纪念馆扩建闭馆),心里多少有些失落。但我非常期待新的展览与我们见面,相信纪念馆的展览会办得更好,有更充实的内容向人们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真相。
白西伸一郎(千叶市人,67岁):现在,日本有人质疑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者的数字,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一样的,没有对那段悲惨历史的亲身体验。譬如,东京当年曾遭受大空袭,许多人因此丧生。战争是非常残忍的,空袭的后果也是非常可怕的,如1945年3月,东京大空袭一下就有近10万人被炸死。日本曾对上海、南京、重庆等城市进行过多次大空袭,无差别轰炸,炸死了许多平民百姓。所以说空袭是一种巨大的犯罪。在现在世界还不安宁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认真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这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纪念馆要尽可能地搜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这个很重要。关于中日两国关系有三个重要的文件,遗憾的是这三个文件都没有清楚地表明日本战争责任,没有明确写进日本侵略、加害、反省与谢罪等字眼,看来,中日两国之间也许还要有第四份重要文件,才能建立真正的面向未来的友好关系。
交流结束后,访华团的成员纷纷表示在新馆建成之后,一定会来参观,并一如既往的支持纪念馆说从事的事业。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办公室张霞根据录音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