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行(二)——古道沧桑拦马墙(图文原创)

标签:
休闲古柏古道状元石墙 |
分类: 《写生趣事》原创 |
金牛古道拦马墙
屹立千年守古道
从坡上看状元柏
从路上看状元柏
千年聚会翠云廊
我将坡上拦马墙移了一段在左侧
姿态各异的古柏
拦马墙梯道
道通幽古
千年一聚
古道无言证沧桑
剑阁行(二)——古道沧桑拦马墙
十几年前就听说:“要看原汁原味金牛古道,最好是拦马墙”,不禁心向往之。十年前,友人相约去那里写生,因拖累未成行。07年09年两次去拦马墙,被那里的古道沧桑震撼。第一次,团伙人多,走到精华处,徘徊小憩即去。第二次也只写生一张,就匆匆走到清凉桥,再翻山二十多里到老县城。两次离开都想回头再来。
第二天早起,在路边匆匆早餐,便带上画具食品和借来的旅馆温水瓶出发。爬上山坡,穿过一段薄雾,再从凉山铺爬上坡顶,停在拦马墙入口。大家又背又提,沿古道石板路而下。一段弓形下坡梯道路外侧,大小石块垒成一道及腿矮厚石墙,这道上墙上石块,显然由就地取材,为山上青石,大者如牛,小者如斗,形态驳杂而互相咬合,唇齿相依。铺地石被践踏,呈现淡土黄,石墙经岁月风雨,呈暗褐色。石墙外侧为陡坡悬崖,起拦马作用。没石墙地段,路面外高内低,呈现内倾,多处石板上刻有密集横纹,起防滑作用,展现古人安全措施。夹道柏树,则为艰险蜀道增添阴凉雄浑舒适优美。下行不远,即进入核心景区,古柏会聚,各展雄姿,屹立大山,根扎石缝,有的龙腾云霄,有的巨蟒横斜,有的岿然硕大,有的怒发金刚,有的干下冒出树瘤,被叫做“怀胎柏”,有的靠地根部密集盘卷如肠道,被名之为“淌肠柏”,其中最大最古的一株,叫“状元柏”。据说是秦始皇时代植行道树留下的皇柏。还有传说,某穷秀才从此路过遇骤雨,躲避树下,皇柏瞬间长出枝叶为之阻挡风雨。他感恩而拜,发奋读书而成科举状元。传说表达了山间穷书生之美梦。
据《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至少在周代,就已经“列树以表道”。这状元柏不管他是否是秦始皇时代所种表道树,这金牛道(石牛道)至少是先秦时代开凿。从秦始皇张飞之后,历代种树护路成为优秀传统,才会出现三百里翠云廊十万树奇观,在世界上也属古道奇迹。今存的八千古柏,应是老祖宗造福子孙留下的尊贵活文物。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李白笔下的神韵写意。事实上蜀道虽难,难不住古蜀先民的脚步。先秦古道之前,必有更古更老道路与外界相通,只不过湮没无闻,或经后者翻新扩建取而代之。证据是《史记·周本纪》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就有古蜀国军队参加。另外,广汉史前三星堆那些大型精美青铜器,不可能在一个封闭国度出现。最近在成都温江发掘出四千年前的水利设施,比李冰治水早近两千年。从古蜀人的水利设施水平,可推测其开凿道路能力。至少在商代就有蜀道,才会参与周武王灭商。那五丁开道传说,有人推测是五人一组的筑路队,我瞎猜是五个筑路队整体规划分段修筑。被神话的五丁是古蜀筑路人冲破千难万险坚韧不拔的精神化身。行走在这沉稳坚实幽静的古道上,耳闻子规声声,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凝重的蜀魂犹在,巍巍古柏,身披翠华,既是历史活见证,也是雄魂化身。尽管拙笔无能,我依然要怀着感恩虔诚之心瞻仰古道古柏。
我先画拦马墙速写,可签字笔线条过于纤细,深入刻画耗时必久。我只好画个大概。朝下走,古柏越来越多,一株四五人合抱的状元柏硕大无朋,他满身沧桑纹,主干上还有些凹洞残损,更显出他的高古长寿。为看清全貌,我爬上路测山坡,只见他有的枝干已经折断老朽,几根主要枝干依然气冲霄汉。整个树身犹如一尊秦风汉骨的老英雄,默默地守望着金牛道往日辉煌。笔读状元柏,接着画古柏最密集处。这难得的数百千年聚会,在无言诉说从先周先秦蚕虫鱼凫到秦汉三国隋唐宋明清,这路上走过张仪司马错李冰,走过诸葛亮北伐军,走过逃难的唐明皇唐僖宗杜甫,走过骑驴的陆游,走过蒙古铁骑明军清兵……。
现代公路通了,以往商贾行旅军队熙来攘往的路,变得冷冷清清路断行人。我们在里面写生一整天,只遇见五个汉子。上午一个是开车来看老丈母路过走走。下午四个本地人到林中石桌石凳上玩纸牌。我还听说,以前这里出过剪径李鬼。我也听说,有人在林中看见过拖着两条长长彩色尾羽的绶带鸟。
中午,我们就在林中石桌石凳上冷餐。食毕,古再画一幅油画。我则继续画。本想到有拦马墙段去画,又觉得那里的古柏不如此处奇特,便在画时,将拦马墙挪动了一段入画。画到第四张时,不到16时,还可画一张。又觉得明天还要来画一上午,不如留有余地,休闲一点。便站在路上向下喊话,他们叫我也下去打扑克。过一阵,古收拾完毕,从凉山铺路过时,先给龚牛肉老板打招呼,明天中午到此午餐。便回到三江口。
栏马墙古柏
栏马墙末端梯道。
两棵柏树抱在一块。
古柏森森,行路迟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