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传人范世渝【二】(图文原创)

标签:
陈正雷陈家沟太极拳宋体陈小旺 |
分类: 《河底石》原创 |
【以下文字,据本人讲述和多年交往加以参照,用第一人称写出。若有不当之处,概由执笔者负责】
一九六六年底,我还是十四岁初一生,和几十个同学串联到郑州,恰逢下大雪严寒,列车严重超载,我们个小力弱挤不上车。一个个衣衫单薄浑身冰冷缩头耸肩挤在车站月台。一位列车员看见大发慈悲,开窗下来,把我们一个个从窗口轻轻扔到人头上,让我又感激又惊讶这位救星臂力超群,也希望自己能像他那样身手矫健,回家后便开始锻炼。我家住地质学院附近。那时,常有文工团剧团在学院操场上训练学员基本功,我就经常去模仿,学会了劈叉、下腰、翻筋斗。
那时,全厂一千多人,只有党委书记家有自行车。我爸是八级工,六七年出差天津,也买回一辆飞鸽。我就常常用飞鸽将徐同学,搭进城到八宝街曹老师家学拳。曹老师见我基本功好也教。看我右手是断掌,就说:“脾气不好,回去学学写字”。后因父亲不准用车,进城太远,也就很少去了。如今学过的套路早已淡忘,只记得其中有麒麟拳。离开曹老师后,仍经常到地质学院去练功。练到可以绕着边线连续翻筋斗半个足球场,一块的玩伴大多高大有力,都弄不过我。
六九年初,下乡剑阁,因经常参加宣传队演出,独唱、打拳表演之外,翻筋斗出名,因此受到大队党支书田家尧照顾。我那时十七岁,但生产队力气最大的石匠也打不过我。有个四二〇厂子弟校知青姓席武功不错,主动来较技。我做了个下腰桥,再让两个人坐上去。席看后作罢。
七一年冬招工回城。不久,到温江天王村田家桥,见到黄林拳师张孝元张国新。张孝元功夫厉害,穿草鞋在地坝上走步子,走得飞沙走石,地上磨出道道深痕。我向他学四平蹲桩拳、火龙滚。因学得快,张转而叫我教一块来的同学。同学不再邀我同行,也因路远未再去。
有个老庚朋友在轴承厂工作,介绍我见黄明生老师。那时成都民间武界流传“四霸天、八大金刚”称谓,黄属“金刚”之一。在黄那里学了岳门头步、二步、三步套路,和排打功硬气功。黄是个武痴。他佩服的三个人,有简阳贾家镇的刘兴无,曾在民国时期全国擂台赛得过第二名。第二个是全国摔跤冠军。第三个在德阳,是从东北来的二十九岁小伙子,腿功厉害,他们交过手,黄说:“不小心你二娃就飞了”。小伙子身高约一米九,八一摔跤队教练。那次他买了两斤肉办招待,教练说,这点肉还不够一人吃。黄本以膂力过人著称,教练抓住黄一拉,黄就是个趔趄。黄为了到龙泉山去找刘老师学功夫,背着老婆悄悄把家中新缝纫机从窗口吊下来,我在楼下接住。他卖掉缝纫机买了个旧自行车
跟黄学一段时间后,黄把我带到青城山、郫县到处抢手。其间也打过很多架。黄因练硬气功过度而生病,我也有时感到身体不适。就这样七三年离开黄。
八二年从铣工借调厂工会,到江西上饶参加全国养生气功辅导员培训班,后到天津学五禽戏。在上饶时从哈尔滨铁路分局来了个工会主席关宝义,从他那里第一次接触陈式太极拳,未学会。他叫我写信给河南温县体委,请介绍拳师。之后,我买了《陈式太极拳》一书。不久,收到温县体委转交陈正雷回信,介绍了办班情况。因此,从八三年到八七年,我去陈家沟考察不下二十次,也参加过短期培训,学后回单位教。八六年时,成都一三二厂接待了全国太极拳名家研讨会,请来五大太极拳代表人物,陈式来了陈小旺陈正雷陈立清陈伯先。其间,陈小旺陈正雷夫妇到我家来,表演了推手,并向我介绍一年班两年班。我开始游说工会主席,主席劝我到星海音乐学校声乐班脱产学习一年,拿大专文凭。(那时参加声乐班的有八十多人,艾开玲老师仅看中我一个)但我还是选择了去陈家沟。
八七年到陈家沟上了一段时间大课,表现突出,自以为好,但无人点拨不开窍。其后,主动要求拜访了陈小旺王西安陈正雷朱天才(四大天王),一番考察,我选择了很有亲和力的陈正雷。我曾经拜过曹老师,就把那一套拜师仪式规矩也带去。那时,我是陈正雷第一个拜师弟子。为了筹措三百元拜师礼,我把手表照相机卖了,住进了师父老屋。师父在温县体委工作又是学校副校长(校长是村长张慰真)他骑摩托来往于县城学校,晚上就单独教我。每次只教两三个动作,做不好绝不教新动作,迫使我认真学到位。其间,他也插入推手演示。我总想弄明白太极拳有何妙处,每次总主动出击,可越是刚猛,越摔跌得惨痛。惨痛教训之下,我不敢出手。师父这才说:“懂没有?”对此方知,不可贸然出手,对太极拳化力借力技击有了初步认识。八八年毕业回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