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砂大师吴云根壶艺照片---“鱼化龙壶”,我家有此壶一把。

(2012-09-11 18:05:40)
标签:

刘宝山双钩书法

文化交流

吴云根

紫砂壶大师

紫砂奠基者

 
 

  吴云根是民国时期宜兴陶业界首批被外省邀请的技师,对山西平定的陶业发展起到比较大的作用。后来,他受聘于专业陶瓷学校,编写紫砂技术教材,为当时的紫砂制作技艺教育做了大量工作。他是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在紫砂工艺人才培养上做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当今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几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汪寅仙、吕尧臣、鲍志强等都曾经得到他的言传身教,显示出他对当今紫砂艺术界的深刻影响。所谓壶如其人,吴云根的作品温厚稳重、朴雅润泽。他在艺术上博采众长,成就卓越,蜚声壶界,并有“声名盖及师,来者有几人”的赞语。


  吴云根1892年生于宜兴和桥镇一个贫困家庭。14岁时到蜀山拜著名紫砂艺人汪升义(生义)为师父。旧时紫砂艺人拜师学艺和其他很多手工艺行业一样,学徒时要帮师父家打杂,师父也以此观察考验徒弟的天赋和耐性。紫砂学徒通常给师父家先扫地、挑水、打杂做家务,一些时间后开始帮师父捶捶泥、洗洗泥桨布。吴云根本来就出身贫寒,耐得了苦。白天帮师父打杂帮工,晚上刻苦学艺,加上他手脚勤快,天资聪明,悟性较高,三年满师后就在业内小有名气。然时逢清末光绪后期,内忧外患,百业萧条,紫砂艺人谋生艰难。吴云根凭着自己年轻有体力,帮人家做粗活以维持生计,劳动间隙依然专心做壶,使自己的制壶技艺不断提升,并逐渐进入紫砂名手之列。


  1915年,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厂到宜兴请名手到山西做技师发展当地的陶业。吴云根和当时的紫砂名手杨阿时、李宝珍等成为民国时期宜兴陶业界首批被外省邀请的技师。吴云根在山西不仅充分发挥了他熟练的成型技艺,同时聪明才智也得以展现。他用山西当地的窑炉烧制成类似宜兴紫砂的山西陶器。在这期间,他还曾数次为当时山西省省长闫锡山仿制宜兴壶。吴云根在山西平定县任技师三年,对山西平定的陶业发展起到比较大的作用,并为当地培养出了一批制陶技术人员。


  1929年,吴云根在萧条的市况下经过较长时间的维持,有幸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术员,又结识了民国时期的紫砂职业教育家、江苏省立陶校校长王世杰,并于1931年受聘于江苏省立陶瓷职业学校窑业科任技师。在这期间,他还将自己的师弟朱可心推荐进校担任技师,两人共同总结前人经验,在王世杰校长的支持协助下,以自身的制壶体会为基础,编写紫砂技术教材,为当时的紫砂制作技艺教育做了大量工作。


  1954年,吴云根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是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前身,他也成为了宜兴紫砂工艺厂主要创办人之一。其中,吴云根在紫砂工艺人才培养上做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


  1955年11月开始,紫砂厂开始招收第一批学员,培养紫砂制作技艺人才。吴云根担任紫砂成型技术辅导员,他的学生有高海庚、王洪君、王亚杰、史济华、鲍秀云等。


  195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了7位紫砂名艺人为“技术辅导员”,这在当时是一种极高的荣誉,既表达政府对紫砂行业发展的重视,也是对这些优秀的紫砂艺术名手在行业里的地位以及艺术造诣的肯定。吴云根就是其中之一,这对他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也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工作热情。


  1956年11月,紫砂厂招收第二批学员共30名,其中汪寅仙、葛明仙、何挺初、范洪泉、许慈媛、范盘冲、王月仙、李有仙、朱丽君、吴欣南、吉德宝、方立品、史玉琴、葛岳彬、陈秀云等15人由吴云根负责带领培养。


  1958年,紫砂厂又招收新一批学员,吴云根又添新学员吕尧臣、吴震、周坤生、程辉、俞金凤、吉奋英、周林生、张树林、顾玉英、刘生娣、周洪科、崔红妹、唐素秋等。 1961年,厂部安排储立之、鲍志强等人在吴云根身边学习。


  我们只要看以上学员名单就知道,其中当今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几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汪寅仙、吕尧臣、鲍志强等都曾经得到吴云根老艺人的言传身教。这也显示着吴云根对当今紫砂艺术界的深刻影响。


  吴云根生性耿直,脾气倔犟,喜欢主持公道、仗义执言,同时又心地善良,宽厚仁慈。在艺术成就方面,所谓壶如其人,吴云根的作品也显示出温厚稳重、朴雅润泽的气度。他技艺全面,擅长光器、花货、筋囊器等各类器型的创作,而尤以竹货见长,风貌独具,有代表作“竹段提梁壶”等为传世经典。而他的另一件作品光货代表作之一“线圆壶”,尤见他对点、线、面、体的妙精领悟,简约之间尽显雅和之气,是近现代最优秀的紫砂光货经典器型之一。其他还有众多代表作品,光货有“线云壶”、“菱角茶具”、“传炉壶”、“觚菱壶”、“春亭壶”、“鱼罩壶”、“龙胆壶”等;筋纹器有:“上合梅”、“合菱”等;花货品种较多,如“方竹提梁壶”、“桃碗壶”、“柿子壶”、“大型竹节”、“上竹段壶”、“圆竹提梁壶”、“竹鼓”、“大型竹节咖啡壶”等,其中,“特制大型竹节咖啡具”是国庆十周年为人民大会堂而作。


  纵观老艺人吴云根一生,为人仗义耿直、宽厚善良、对人真诚;工作上顾全大局、尽职敬业;艺术上博采众长,成就卓越,蜚声壶界,并有“声名盖及师,来者有几人”的赞语。新中国成立后,他尤其在带徒授艺、培养人才方面,没有门户之见,热诚和蔼、平易近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紫砂艺术人才,为传承紫砂艺术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堵江华原琳


  吴云根


  曾用名芝莱,1892年生于宜兴和桥,14岁拜汪升义(生义)为师。1915年到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厂任技师、1929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术员、1931年受聘于江苏省立陶瓷职业学校窑业科任技师、1954年进入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11月开始为紫砂厂招收第一批学员传授紫砂制作技艺、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技术辅导员” ,成为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为当今紫砂艺术界培养出了如高海庚、汪寅仙、吕尧臣以及葛明仙、何挺初、范洪泉等极有影响的紫砂艺术大师和名家。    鱼化龙壶
    裴德荥是近现代壶艺名家裴石民的族弟(裴石民原名裴德铭),善制《鱼化龙壶》。民国期间裴氏家族有多人参加制壶,裴石民之侄裴荣生亦常制作《鱼化龙壶》。

 

 

《鱼化龙壶》
    《鱼化龙壶》是近代紫砂高手裴德荥于民国时期创作的作品。壶高10.8厘米,口径7.6厘米,容量650毫升。壶盖内钤方形阴文楷书书印"裴德荥印"。壶体呈圆球状,色泽紫红,上面浮雕有鲤鱼、蛟龙与波涛,并用6条S形纹线回旋组合。壶把是条龙尾,壶嘴、壶盖分别饰以云纹和伸缩自如的龙头,斟茶时龙舌会自动伸缩,妙不可言,寓意鲤鱼化龙,前途无量。全壶意境优美,情趣动人。
  《鱼化龙壶》为明清流行壶式。据传为明代陈仲美首创,但由于无传器,故具体形状不祥,惟知它叠刻有"龙戏海涛 伸爪出目"。《鱼化龙壶》真正的传器为清嘉道名家邵大亨始创。如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和南京王一羽所藏大亨款《鱼化龙壶》。此壶式流传至今,已成为紫砂壶具的经典器型之一,后世仿此壶者以清末黄玉麟所作最为精美。

资料来源:紫砂网(www.zisha360.com),原文地址: http://www.zisha360.com/news/show/108399.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