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培养孩子专注力不要打扰牛牛军嫂育儿 |
分类: 牛牛成长 |
早上刚起床,牛牛就拿起小杯子朝水桶方向走去,一杯一杯的将水盛出来,倒在地上,她的袖子上,裤子上,鞋子上都被水浸湿。我坐在椅子上忙着化妆,不予理睬,等我忙完自己的个人卫生以后,看到牛牛仍旧在水桶旁边盛水,一杯接一杯,样子非常专注,我没有任何打扰,静静的看着牛牛,直到牛牛把自己盛出来的水用脚踩的溅起水花给我看。
牛牛如此专注地做一件事,以至于感觉不到有人在一边看着她,这样的情况每天都在上演,每次完成某种体验之后,她就像完成某种重大的任务一样,脸上充满了喜悦和快乐的表情。
其实,对于一岁半的牛牛来说,正处在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段,通常这个时期孩子的注意力会不停地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牛牛也不例外,然而,牛牛一旦碰到吸引她的东西,就会忘我地投身其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惊人。
我身边的菜鸟级妈妈们经常抱怨:“我们家的孩子一刻也停不下来”,“我们孩子对东西都是三分钟热度”,“什么,你们能听一个小时的故事,我们是刚讲两句就跑人了”....诸如此类,给我的感觉是,她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无论做什么、玩什么,都没办法专心。其实,孩子的专注力因年龄而异,不能强求,一般情况下,3岁孩子能集中注意5分钟,所以,“做事情三分钟热度”,对于三岁以下的小宝宝来说,已经很不错啦。而孩子的“朝三暮四”,“东张西望”恰恰也是一种探索,所以才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等到孩子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他自然会安静下来的,而作为家长,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不打扰,等待孩子发现,等待孩子专注。
专注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专注意味着效率,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作家西塞罗说过:“任凭怎么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有所成就。”但是孩子的专注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家长耐心的培养的。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专注,恰恰相反,不专注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不专注的家长或者打断孩子专注的家长。就像我上面所述牛牛玩水的场景,如果是牛牛的奶奶,肯定会第一时间抢过牛牛手中的碗,阻止牛牛玩水,为的是牛牛不弄湿衣服,就像笨笨牛看到牛牛这样玩水,严肃的对我说:“你就这么宠牛牛吧?你看看屋里变成什么样子了?”我听到以后总是笑之回应:“你怕什么?一会我和牛牛一起收拾!”是啊,我就是这么纵容着孩子,因为我知道牛牛只是专注的玩水。
你是否也在孩子玩水玩沙玩得正欢的时候,因为怕孩子弄湿弄脏衣服而强行拉他回家?
你是否在孩子专心搭积木的时候,兴致冲冲喊到:“宝贝,我们要吃饭了!”“快点,把玩具收起来,饭吃好再来玩。”
你是否在孩子困难的将塑料管子插进牛奶瓶前,好心的说:“你不会插的,爸爸来帮你。”“你这样插衣服要弄湿的,妈妈来给你插吧。”
你是否在孩子试图接触一个新玩具的时候在一旁指手画脚:“宝贝,不是这样的!”“你弄错了。妈妈教你!”“蝴蝶怎么是白色的呀,多难看,蝴蝶是彩色,来妈妈画给你看。”
你是否在妈妈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凑过来和妈妈大声说话,或者在一旁打开电视自顾看起来?
如果你对号入座了,请口下留情,请你千万别打扰孩子。此刻正是孩子最为专注的时候,请你不要打扰他,安静地等孩子把手里的事情做完,安静地等孩子两分钟的沉思。
我和牛牛爸在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有个很大的区别,牛牛爸在读完绘本后会说:“好,读完了。我们把书收拾起来吧。”或者问一下:“喜欢这个故事吗?”而我在读完绘本后,什么都不说,然后静静地坐着,等牛牛先开口说话。因为我的理解是,孩子在听完绘本的刹那,脑海里海会呈现一幅图画,她的思绪还是跟随着故事继续在发展。如果这个时候我的话语打断了她的思考,那无疑扼杀了孩子的专注力。
当然,不打扰孩子,不意味着做妈妈的我一直就“无为”下去,主要孩子主动提出要求帮助,我就会变着法子找一些新鲜的食物,来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增强探索的持续时间。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有意识的让孩子做一些能提高专注力的游戏,搭积木是一种,还有剥鸡蛋壳,剥豆豆,在巧虎里学到的是走直线,另外给孩子讲故事,玩拼图都对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有帮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奔跑在武夷茶博园!
专注的凝望着!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