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春二月,柔柔的小风吹过,融融的阳光抹过,抱着牛牛去中队的菜地感受大自然,突然间发现田埂上、溪头边,破土拱出一片片、一簇簇绿紫相间的荠菜。让我有种挖荠菜的冲动。
回到办公室把我的想法告诉笨笨牛,笨笨牛鼎力支持,很多兵哥都支持,由牛牛的好朋友张排照看牛牛,我带上特殊的挖菜工具铲刀,和塑料袋就朝着菜地奔去,开始了挖荠菜行动。
伴着暖暖的午后阳光,我带着一份怀旧的情感,带着一份难得的恬淡,一手握着一把铲刀,一手提着一只塑料袋,迎着春风俯腰在菜园。午后的阳光令人有些微醉,刚刚解冻的大地平铺着厚厚的温馨,猫了一冬的荠菜带着冰的温度和清婉的旋律,在田埂上,在沟渠边,在杂草枯叶中,抽茎开花,开出了星星点点的小白花儿。它一簇簇鲜嫩肥硕,一丛丛棵肥叶嫩,零零落落,连片成茵,有的高高大大,有的紧贴着地面,青翠的叶茎似乎是在不经意间悄然跃出,给人以蓦然清新的感觉。我在诗赋般的菜园里,每挖出一棵淡紫微绿的荠菜,无异于捡到了一棵棵琥珀做成的饰品,而荠菜根上泥土,带着芳香中的氤氲,给我带来了清淡舒适的快感。
荠菜,在我童年的生活中,也留下了一笔甜美的记忆。那年的春暖花开时节,也是荠菜怯怯地展露叶儿的时节,奶奶挎着一只柳条编制的篮子,手里握着一把陈旧的铁铲,身上穿着冬天时的棉衣,而胳膊肘上还露着核桃大的棉花套子,在荒凉的小溪河畔,弯着腰挖下一棵棵嫩绿的荠菜。我也挎着一只篮子,手里也握着一把铁铲,身上也穿着冬天的棉衣,我的铁铲是小巧的,我身上穿上漂亮的新年衣服,也和奶奶一起弯着腰挖下一棵棵嫩绿的荠菜。时时担心着泥土把自己的衣服弄脏,还要故作挖出一番好成绩,趁奶奶不注意去偷拿奶奶篮子里的荠菜……回家吃到奶奶用挖来的荠菜做的甜美的汤,还有新鲜可口的饺子,美的心里乐开了花。
多少年过去了,荠菜已成了人们口中的美味佳肴,而曾经那个跟奶奶一起挖荠菜的九岁女孩现已为人母,奶奶也离世2年了,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平凡的荠菜花上都会摇曳着春天,都会摇曳着幸福,乍暖还寒的风里都会飘来荠菜的清香,都会给我带来无限的惊喜,都会给我带来无限的眷恋和怀念。
话说“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中国人吃荠菜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诗经》里有“谁谓荼苦,甘之如荠”的句子,由此可见古人早就知道荠菜味道之美了。它可以炖、可以煮、可以炒、可以烹,还可以做馅包水饺,还可以做成荠菜豆腐羹、荠菜神仙汤,无论是炖、煮、炒、烹,还是做羹、熬汤、包水饺,其味鲜美,胜过佳肴珍馐。今天在众多兵哥们的支持下,选择了包水饺。
大家齐动手,后勤班的炊事员负责制作肉馅,还有几个兵哥帮厨,洗荠菜,备料,和面,三五下就弄好了,该到我上场了,擀面皮,教他们包水饺,张排家是山东的,而且会擀皮,这样提升了速度,大家一起包水饺真是其乐融融,乐趣十足。特殊原因,图片只能上传几张,大场面的就免了。

鲜嫩的荠菜

用荠菜和肉做饺子馅

擀的饺子皮

包的水饺,因为战士初次学习,已经很不错了。

展示“战利品”
翻开植物辞典,彩色的图片告诉我,荠菜又叫枕头菜,也叫菱角菜,还叫护生草,白纸黑字告诉我,荠菜叶绿缺刻浅或深,羽状浅裂或全裂,叶片光滑而叶柄有翼,腋生着总状花序花;翻开鲁家菜谱,字里行间告诉我,荠菜可拌、可炒、可烩、可汤,味清香宜人,色莹莹如玉,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翻开药物辞典,或图或字的说明告诉我,荠菜甘温无毒,和脾利水,止血明目,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明目降压的作用。我再翻开唐诗宋词,“春来荠香忽忘归”、“三春荠菜饶有味”、“糁羹珍美胜羔豚荠”……字里行间都浸润着一个甜,润泽着一个香,而“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说的是“城中桃李”,固然享受着富贵荣华,但它娇嫩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山野间“荠菜”却不怕风雨,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在经济繁荣、人们生活水平空前提高的今天,荠菜以其“纯自然、绿色食品”倍受人们的青睐。更重要的是挖荠菜的乐趣无穷。
吃着荠菜陷的饺子,那心情,那滋味儿,肯定和平时不一样。听笨笨牛和其他并哥们的赞美,俺心里乐开花,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真是那句:“吃了荠菜,百蔬不鲜。”“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荠菜是天赐的佳肴,更是大自然给予我们心灵的慰籍。吃荠菜是一种享受,采摘荠菜更是一种乐趣。春光明媚,春风轻抚,田野里荠麦青青,走进大自然,融进春光,采一掬荠菜,让童年的梦再一次绚烂,让心灵在采摘中飞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