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标签:
杨宝忠股票 |
分类: 杨宝忠投资论道 |

本文是由《胜券在握》这本书,导读中的第二部分“
《胜券在握》导读,第二部分:常識操作
作者:陈忠庆
真正會賺錢的投資標的,長期而言是不會受經濟景氣影響及股市短期的起落影響的,有關這方面,美國的投資贏家華倫.巴菲特已經提供了非常成功的證明,他的投資成果不是只告訴你如何每月存七千元,三十年可擁有一億元,而是如何以一百美元起家,三十七年後擁有八十三億美元的資產!
巴菲特被美國著名的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譽為歷史上最優秀的投資人,不僅是投資贏家,也是投資怪傑,利用獨特的投資策略為自己,也為他的投資人創造了可觀的財富。而所謂獨特的投資策略,卻是以常識或一般知識為基礎,堅守某些原則,不盲目隨從股市裡各式各樣的投資方法或策略。
其中他信守的原則,也是建基於一般人都能理解的種種認知,譬如說,選擇一個企業的股票來投資,該企業是否簡單且易於了解?是否有穩定的經營史?長期的發展遠景是否看好?經營階層是否理性?對股東是否坦白?是不是能夠不被市場拖著走?獲利情況是否夠好?能為股東創造多少利潤?若要投資,該企業有多少實質價值?能否在市價低於實質價值時買進(揀便宜)?凡此種種,我們當中的多數人可能都會視為理所當然,不論是頂下一家小店,或參與企業的投資(不論是否參與經營),對前述的各重點都會在意。
奇怪的是多數人在投資股票時就會忽略了這些重點,只在意短期的股價變動、資金的聚散、人氣的起伏,以及種種技術分析指標的變動,情緒也隨之上上下下,導致不易做理性的判斷。
這是因為多數人都受到現有的股票交易方式所影響和限制,只知在買進和賣出間追逐價差,而忘了(或根本不知)買賣股票原本只是轉移股權,持有股權原本是做為股東,股東的權益則是來自於企業營運所獲致的利潤。做為股東原本是希望能從企業不斷獲利、不斷成長,及源源不斷的收取成功的經營成果;股票市場只是方便股東轉移股權,但由於現代面貌的股市運作,買賣股票賺取價差反而成為投資股權的主要目的,持有股權等待分配股利則淪為被套牢的不得已。
巴菲特的獨特投資策略扭轉了這種不正確的投資觀及操作手法,如果我們還給股權投資原有的面貌,他的投資法其實稱不上獨特,因為根據常識,多數人會和他一樣重視那些層面與原則,會採取和他一樣的作為,但就是因為整個證券市場已發展成另一種面貌,以另一種模式在運作,許許多多的人已經以異於巴菲特的方式或策略在進行所謂投資,所以他那種「普通」的投資考慮、原則及策略才會顯得獨特,這實在是十分諷刺的事。
只是,事實證明,他的老古板投資策略確實管用,在《勝券在握》這本書中,作者羅伯特.海格斯壯為他的投資策略所造就的空前成功做了種種見證,從他創立合夥投資事業,到實際參與企業經營,到以他的投資考慮、原則及策略在市場中精挑細選有獲利能力、可以為他帶來利潤的上市公司投資,造就了個人及投資人可觀的報酬,都做了詳細的論述。
推荐阅读:胜券在握:决胜股市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