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能轻松跨越的股市栅栏
标签:
杨宝忠时评股票 |
分类: 杨宝忠投资记 |
以下是今天《证券市场红周刊》重刊16年前采访我的文章《寻找能轻松跨越的股市栅栏》的全文:
编者按:杨宝忠(小名:国强)是最早一批中国股民。最初,他追涨杀跌,每天累的半死,却弄得伤痕累累。直到1996年,他看到介绍巴菲特理念的文章,从此走上价值投资之路。他的投资历程,正是巴菲特理念在中国的一次真实实践。2002年,《红周刊》对杨宝忠做了一次个人专访,现在回头看,很多理论和方法依然不过时,多年来,他一直在寻找简单易懂的企业,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把握住了地产的黄金十年、可转换债券的条款红利,未来,投资机会有所不同,但他采用的方法却始终如前。这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对于投资,并没有什么新思想,因为其中的一些话已经被重复一万遍以上了。以下是《红周刊》2002年对杨宝忠先生采访的正文。
国强是一位1993年就入市的老股民,在给编辑部的电话中,他自称笃信巴菲特理论,并将它与中国股市的实际相结合,使自己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回报。在中国,作为巴菲特的忠实信徒,真的能够在股市中找到天堂的感觉吗?他的成功到底是一种偶然,还是存在某种能带给投资人更多启示的必然规律呢?带着这样的疑问,20日上午,记者来到国强位于三里屯的家中,见到了这位高大的山东汉子以及他的爱人耿女士。
初入股市 打击沉重
今年46岁的国强祖籍山东,说起话来嗓音洪亮,曾经是某企业的一名机械工程师。1988年,国强在一个地铁口开了一家出售烟酒的小卖部。还在上班的国强经常是早上5点去开店,白天交给母亲看管后又到单位上班,下班后再到店里帮忙到深夜。小卖部的生意也很红火,5年后他们就积攒了七、八万元钱。1993年,由于竞争加剧,烟酒店的生意已大不如前,国强理智地关闭了这个小店,并开始考虑为赚来的钱寻找新的出路。
就在此时,股票作为新兴事物,进入他和他爱人的视野,他们将钱投入了股市。“我们入市的时候,北京只有3000多股民。”国强边说边拿出一张已经毛边了的上海股票股东卡,上面记载的开户日期是1993年3月24日,卡号为A112719***。新入市的国强对股市知之甚少,这时有人告诉他,新股民要选择稳健性的大盘股购买,于是他买了第一只股票真空电子。不到一周,账面上就赚了6000元,特别高兴的国强却没有及时卖掉,下跌后他才不得已出货,少赚了3000元。
随后,大盘一路下跌,国强也在频繁买卖割肉,他说自己当时几乎没挣过钱。做事认真的国强开始学着用技术面来分析股票,他买了很多有关的书报杂志来学习,并且每天画出大盘和十几只股票的走势图。可是,国强的勤奋没有与回报成正比,辛苦赚来的7万元到1993年的10月只剩下4万元。在宝安收购延中实业达到高潮时,与妻子商量后,国强于10月7日在38.5元满仓买进,结果又是一次惨败,10月11日以25元割肉出局,几天时间就损失了1万多元。
那几天,国强深夜躺在床上,第一次感受到天是那样黑,真是伸手不见五指。他怎么也没想到,5年的辛勤劳动积攒下的血汗钱居然在半年的时间就能损失大半,极端的恐惧让他多次冒出一身身冷汗。这时,家里的亲戚开始反对国强做股票,只有妻子仍然坚定地支持着他,认为自己的丈夫一定能从股市里重新站起来。
固执的国强为了补回一些损失,向营业部透支了8万元买了上涨多天的北京天龙,想在当天获利卖出。不料,再当天早上开盘买完后,股价就开始下跌,在下午收盘前不得不平仓,剩下的2万多元又损失了5千多元。国强走出证券公司时,感觉股市就像地狱一样可怕恐怖。不放心的妻子当天下班后路过另一家营业部,当时四肢发麻,回到家里就瘫倒在地上哭起来。如今在回忆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国强妻子的眼中依然忍不住泛起泪花。
感谢巴菲特
这两次重大的打击几乎赔光了国强所有辛苦钱,但是他仍不甘心。1994年,他跟妻子说,我必须利用利用别人的钱和自己学到的技术分析知识,把咱们家损失的钱挣回来。不久,他找到一个在股市中认识的做生意的朋友,提出愿意帮他做股票代理。朋友欣赏国强的为人,将自己无暇打理的一百多万资金交给了他,并答应给他一些利润分成。起初国强还是做短线,虽小有收获,但整体上还是赔了十几万。倍感苦恼的他开始搜索报章上有用的投资理念。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96年1月24日的《上海证券报》上,登载的一篇介绍巴菲特的文章引起了国强的注意。讲到这里,国强拿出几大本自己用活页夹收藏的报纸资料,从中找出了这张发黄的报纸。
犹如醍醐灌顶,国强仿佛看到了一种新的投资方向。在巴菲特企业业务简单易了解、股价被低估的思想指引下,国强将目光投向了湖北兴化。“湖北兴化有一个80万吨的炼油项目即将生产,企业利润会出现巨幅增长,但这些并没有反映到当时的股票价格上。”果然,国强在1996年3月以12—13元买入以后,这只股票一直走势强劲,这也是他在进入股市3年的时间后,第一次取得巨大的成功。半年后,湖北兴化涨到18元时,国强卖出了全部股票。当他从朋友那里拿到属于自己的利润提成14万元后,为了给妻子一个惊喜,国强将捆扎好的崭新的钱放在餐桌上,用枕巾盖住,等妻子回来后,再掀开枕巾,从没见过这么多钱的妻子高兴极了,从此巴菲特的理论成为他们在投资路上的指南针。
国强说,在没有接触巴菲特理论之前,他是一个短线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从没超过一个星期。恐惧和贪婪控制着他的行为,频繁买卖和没完没了的分析是他失败的原因。而在此之后,他利用巴菲特理论投资那些企业业务简单易懂、价格吸引人的股票,同时又在新股申购、B股、二手房等简单易懂的投资品种中获得了更丰厚的回报。
一生的投资指南
1997年,巴菲特的理论开始大面积的地进入中国,已经从中尝到甜头的国强买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更深入的研究起巴菲特。国强在1997年初将几十个亲戚朋友闲置的钱都集中在一起,拿到股市认购新股,帮大家一起挣钱。
“我当时认为一级市场投资简单,通俗易懂,几乎没有风险,这正是巴菲特思想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赚钱机会。而且我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和互利、互惠、进出自由的原则,把简单的事做的极不平凡。”做任何事都一丝不苟的国强为此还专门请了一个会计,负责整理账目。
到2002年因新股发行方式改革,国强解散了这个长达五年之久的合伙组织,最初投入的资金收益率已经达到一倍以上。他们当中原始资金投入最多的获利达到100万元。
说到这里,国强忽然想起了什么,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装裱得很精致的大本子,很小心地翻开给记者看。他介绍说这是请已经是画家的哥哥写的,为此还付给了他1000元钱。只见古香古色的宣纸上,用漂亮的毛笔字记载着巴菲特的经典语录。国强指着其中的一行字念到:“我并不试图越过七尺高的栅栏,我到处寻找的是我能跨过去的一尺高的栅栏。”国强说这是他一生的投资指南。
股市变天堂
1998年,由于东南亚危机,B股市场跌入历史谷底,国强当然不会放过这次赚钱的机会,他用巴菲特的理论选择了几只股票为朋友大量买入,其后在B股大涨时抛掉,又在B股市场获得成倍的回报。
有了B股的操作经验后,1999年10月,国强把自己的资金大量调入B股市场,以一位朋友的名义办了股东卡,在2000年春节前以0.24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大量东电B股。“仅靠东电每年分红就能有10%的回报,远远大于银行利率,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另外它业务也很简单,这些都符合巴菲特的理论。
2001年5月,B股向国内居民开放前,国强的股票已经翻了三倍,认为投资已经获得了应有收益的他果断卖出,从B股市场中退了出来。“股市刚开始对于我来说是地狱,接受了巴菲特的思想后,股市变成天堂,而且我坚信只要坚持巴菲特思想,股市永远都是天堂。”
投资自己熟悉的事物
国强的特点是不但能在股市中赚钱,还很善于保持住这些钱。2001年,是股市大跌的一年,但国强因在B股市场大获全胜所以丝毫未受到影响。已经熟悉巴菲特理论的国强深谙灵活投资策略,懂得只做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投资,并继续在其他领域将巴菲特理论发扬光大。2001年从B股市场退出后,他从股市中拿出一部分钱,开始做房地产投资。他看准了北京一些小户型的二手房,买了几套房子,并出租了其中的几套。现在这些房子每个月的租金已足够他们一家三口的日常开销。
曾经有一位朋友,找国强借钱做生意,并承诺会有很高的收益率。但是国强拒绝了他,理由就是自己对所谈的生意完全不了解,收益再高也不会贸然进入。“以适当的价格购买一些地段好的小户型房出租,以5年、10年、20年的眼光看,这是最稳妥和最安全的投资方式。虽然短期内收益不高,但是简单,非常符合巴菲特的思想,也符合中国的国情。”国强边说边找出放有几套房子产权证的活页夹。
永远跟随巴菲特
受巴菲特理念的影响,国强虽然已经在股市中赚了很多钱,却一直没有买车。国强认为汽车是一种负债,而不是资产,不但不保值,而且从你开始购买它的那天起,就必须不断地为它付出一大堆费用。在国强看来,只有能产生资金流入的资产才是真正的资产。尽量减少负债,扩大自己的资产才是行之有效的投资方法。
国强下一步准备研究的是可转换债券。他认为,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为了迎合持有人的利益,也为了发行畅通,已经出台了越来越多对债券持有人有利的转换条款,可能蕴涵着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国强对未来的投资目标就是运用巴菲特理论使资金不断增长,把投资作为一种事业来做。他认为,尽管中国证券市场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殊问题多,投资环境很差,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成为否定巴菲特在中国具有应用价值的借口。
国强认为,巴菲特思想非常博大精深,其价值就像大海行船时的指南针。任何人只要将有关巴菲特的书籍系统地读上二十遍,不难得出和自己一样的看法。
参见原文:《寻找能轻松跨越的股市栅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