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的真谛是什么

标签:
杨宝忠股票巴菲特时评 |
分类: 杨宝忠投资论道 |
巴菲特11岁开始购买股票,17岁高中毕业时,他父亲建议他到沃顿商学院学习,巴菲特回答说:“我已经送了近60万份报纸,拥有一家农场,一家威尔森弹子球公司,赚取了5000美元,读了不下100本商业方面的书籍,我还需要什么呢?去沃顿商学院只会耽误我的青春。”最后巴菲特在父亲的耐心劝说下,还是去了沃顿商学院学习。
在大学期间巴菲特在证券交易所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巴菲特自从11岁第一次购买股票到19岁的8年时间里,在股票投资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这是为什么呢?
巴菲特后来回忆说::“19岁我才拿起格雷厄姆撰写的《聪明的投资人》这本书,在这之前我所涉猎的内容无所不包,我画图表阅读各种技术分析书籍,跟踪各种股票价格走势,打探各种内幕消息。我是靠腺体而不是靠大脑进行投资。我不想听起来像一个狂热的宗教分子或者其他类似的人,但是格雷厄姆的东西的确令我感到兴奋。阅读《聪明的投资人》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在茫茫黑夜里看到了远处的光明。”巴菲特的大学室友伍德说:“《聪明的投资人》这本书对巴菲特而言就像找到了上帝。
《聪明的投资人》这本书中究竟说了什么,带给巴菲特如此大的震撼和启发呢?按巴菲特的解释不过是今天看来几句平淡无奇的话:“股票代表了企业的一个份额,买股票就是买生意的一部分,不要总盯着股价的波动,要把注意力放在股票背后的那个企业上,企业越来越好赚钱越来越多,股票自然就会越来越值钱就会不断上涨。短期看股票市场是投票机,长期看股票市场是一个称重器等等。“
这些简单的道理和常识,给巴菲特带来了一次醍醐灌顶的顿悟。这说明了什么呢?
每个股市参与者都明白,任何人步入这个市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掉入一个可怕的赌博陷阱。我1993年1月盲目进入股票市场,痴迷技术分析、听股评、猜涨跌、频繁买卖股票,在经受恐惧与贪婪两种情绪反复折磨身心备受摧残的同时,投入股市的钱很快毁损殆尽。我曾感叹一个人进入股市大门这一天,就是一个不幸家庭的开始。在经历了3年地狱般的生活后,我感到彻底绝望了,就在这个令我感到彻底绝望人生感到最黑暗的时刻。1996年1月24日上海证券报刊登了我国第一篇介绍巴菲特的文章《证券投资巨擘——华伦·布费》华伦·布费就是当时巴菲特的译名。
这篇文章指出:巴菲特白手起家靠投资1993年成为世界首富,1995年个人资产达到130亿美元。巴菲特认为:“市场价格和股票的内在价值经常有很大的背离,由企业基本经营所决定的内在价值,终将反映在股价上;其次,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是一个高风险的事业,因此只有在股价远低于内在价值时,才值得考虑去购买。“就是这篇文章中巴菲特讲述的简单道理和常识改变了我的命运。
《聪明的投资人》这本书给出的投资方法,令巴菲特摆脱了猜涨跌黑暗的可怕的赌博陷阱,开始走上了健康的获取财富的康庄大道。格雷厄姆思想就像在黑暗中画着的一根火柴照亮了一片天空,是股市具有的巨大赌场特性黑暗的一面衬托出了格雷厄姆思思的价值所在。这是格雷厄姆思想带给巴菲特震撼顿悟的奥秘所在。也是巴菲特思想带给我的震撼个顿悟所在的奥秘所在。
历史上是探究真相的秉性,令一些科学家惨死在宗教点燃的熊熊烈火之中。而探求真相的精神是干好一切事业不可或缺的。巴菲特曾经说:“如果一个人找不到值得为之去死的事业,这个人就不值得活着。”我理解价值投资的真谛就是探究真相坚守常识的人生过程,而不是别的神秘的东西。
远离喧嚣投资者心灵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