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常常令投资者处于迷茫状态,再多的解释投资者也无法摆脱一头雾水的感觉。我想结合我的经历谈一点个人的感受。
1993年1月至1996年1月,在股市我经历了三年地狱般的生活,痴迷技术分析,在恐惧与贪婪两种情绪的反复作用下,不断地追涨杀跌,投入股市的钱几乎亏损殆尽。

幸运的是在我彻底绝望的1996年初,1月24日上海证券报刊登了我国第一篇介绍巴菲特的文章《证券投资巨擘——华伦·布费》,华伦布费就是当时巴菲特的译名,文章作者是美籍华人孙涤先生。


这篇挽救我的文章一直被我珍藏着,2012年9月23日在杨天南的热情帮助下,在北京我非常激动地见到了文章的作者我的恩人孙涤先生。

左起孙涤、杨宝忠、杨天南,2012年9月23日在北京合影留念

今年5月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期间,巴菲特为我珍藏了21年的这份上海证券报签字。令我感慨万千,我曾经在股市一败涂地,一张报纸、一篇文章、一个人的思想挽救了我改变了我的命运,这是何等的不可思议啊。

这篇文章介绍说:“巴菲特白手起家通过投资已经成为美国首富,1995年个人财富已经达到130亿美元。巴菲特不使用电脑操作和判断,巴菲特认为市场价格经常与股票的内在价值有很大的背离,由企业基本经营所决定的内在价值,最终会反映到股票价格上来。另外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是一个高风险的事业,因此只有在股票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时,才值得考虑去购买。”
巴菲特传奇式的投资故事和独特的投资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从此我不在听股评、猜涨跌、频繁买卖股票,而是带着求救的渴望收集一切有关巴菲特的信息。按照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在股市寻找价值被大大低估的股票。如何为股票估值成为我当时不断思考的一个话题。

杨宝忠价值投资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