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兰空调我心目中曾经的老大

(2017-01-12 07:18:00)
标签:

杂谈

春兰空调我心目中曾经的老大


1994年,春兰空调如日中天行销全国,以年产量150万台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世界空调七强之一。陶建幸在春兰空调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影响力最强的时候,出人意料地进入了摩托车行业,迈开了他在多元化道路上令人争议的第一步。那时国内空调业的双雄是春兰和美的,但位居老二的美的,离春兰也有一段距离,根本谈不上对老大春兰构成什么真正的市场威胁。


春兰多元化路径选择的第一站,是生产摩托车。2000年之前,国内摩托车市场在经过军工企业出身的济南轻骑、重庆嘉陵、南方洪都等企业的培育后,开始进入民营板块的“重庆三强”时代。力帆、宗申、隆鑫三大重庆民营摩托车企业的快速崛起,使军工“老三企”迅速走向没落。但此时,这三家企业生产的摩托车还基本是低端产品。


春兰在1994年进入摩托车生产领域,早于“重庆三强”,进入之初就迅速推出了“春兰虎”、“春兰豹”两个高端系列产品。每辆5000元以上的售价,让春兰摩托的“虎豹”一炮走红,畅销大江南北,1997年上半年就实现了6万台的销量,销售收入近10个亿。摩托车战略的试水成功,让陶建幸更加坚定了多元化战略实施的决心。


之后不久,他一举收购了陷于亏损的南京东风汽车制造厂,先后投资6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建成了货卡生产线,生产5—15吨的载重卡车。2001年3月,春兰卡车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同年10月,春兰生产的中型货卡产销量列于一汽、东风之后,跃居国内第三。


在春兰多元化鼎盛时期,除了不相关产品的多元化,陶建幸并没有全面放弃家电产品生产优势。有一段时间,位于南京中央路的春兰家电展示厅里,冰箱、彩电、洗衣机、DVD、微波炉等产品应有尽有。但今天回过头来再看,许多所谓的“同心多元化”产品早已不见了踪迹。


2006年,*ST春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较2005年下降10多亿元;2007年,*ST春兰亏损达2亿多元。经历了2005、2006、2007连续三年亏损之后,这个曾经的中国空调业第一品牌被迫退市。


今天,春兰空调早已沦落为小众品牌,销量跌出十名之外,春兰大力进入的摩托车、载重汽车、房地产、电脑早已难觅踪迹。春兰的失败,被称为“机会主义者的失败”,是中国家电行业盲目多元化导致企业衰落的典型代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