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股崩盘,高盛104美元惨跌至1.75美元为哪般?
(2015-06-15 14:27:58)
标签:
股票杨宝忠财经房产股灾 |
分类: 杨宝忠对现实的思考 |
中国股票市场骇人听闻的融资比例炒股酿成的恶果已经种下,灾难何时全面爆发不得而知。天亮之前离场成为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无法回避的课题,回顾历史无疑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股市大热中,出现了新的疯狂的投资品种,就是购买投资信托或投资公司股票,以满足公众对普通股的狂热需求。
投资信托的最让人着迷的魔法并不是管理者的知识面、操纵技能或者理财天赋,而是杠杆原理。在投资信托中,杠杆是这样发挥作用的:通过发行债券、优先股和普通股来购买不同的普通股组合。当投资信托公司购买的普通股价格上涨,信托中债券和优先股的价格是固定的,那投资信托所持有的证券组合因增值而产生的利润将全部或大部分分配给投资信托发行的普通股。导致投资信托公司股票的价格奇迹般疯狂上涨。
以上还不是杠杆效应的全部魔力。要是某投资信托公司上涨的普通股被另一个相同杠杆倍率的投资信托持有,那么这些普通股的价格将会呈几何级数疯狂上涨。
在这种巨大的诱惑面前,投资信托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迅猛发展,将人性的贪婪暴露无遗。但是贪婪的人们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可能没想到杠杆效应是双向的,它可以让股票上涨得让人瞠目结舌,也会让它一文不值。
作者举了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高盛公司。
高盛公司直到1928年12月4日才涉足投资信托,成立了第一家投资信托公司-高盛贸易公司。
运用杠杆原理,短短的几个月,高盛贸易公司像滚雪球般疯狂发展,公司最初只投入了1000万美元,占全部发行股票的10%,而其余的90%股票以104美元每股的惊人高价卖给了公众,几年后股价为悲惨的1.75美元。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文章摘自:《1929年大崩盘》一书
相关文章:创业板的末日真的到了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71b4ad0102vs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