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章 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2)

(2014-10-18 19:33:19)
标签:

情感

时尚

娱乐

健康

时评

  待人处世的第一条原则:不要批评、指责或抱怨别人


林肯为人处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我对林肯的一生研究了10年,而且花了整整3年时间写作、润饰了一本书《人性的光辉》。我敢肯定我已尽了世间的一切可能,对林肯的性格和居家生活作了详细、透彻的研究,尤其对林肯待人处世的方法更有心得。林肯喜欢批评人吗?的确是这样,他住在印第安纳州湾谷的时候,年纪尚轻,不仅喜欢评论是非,还写信写诗讽刺别人。他常把写好的信丢在当事人很容易发现的乡间路上。

林肯在伊州春田镇做见习律师的时候,仍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公开攻击敌视他的人。

1842年秋天,他又写文章讽刺一位自视甚高的政客詹姆士※#8226;席尔斯。林肯在《春田时报》刊出了一封匿名信,讽刺他一番,令镇上的人都捧腹大笑起来。席尔斯是个敏感而骄傲的人,看到这封信后怒不可遏,最后查出写信的人是林肯,他跳上马,去找林肯,向他提出决斗。林肯迫于情势和为了维持荣誉,只好接受挑战。他有选择武器的权利,由于手臂长,他选择了骑兵的长剑,并且向一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学习剑术。决斗的那一天,他们在密西西比河岸碰面,准备一决生死,幸好在最后时刻他们的同伴阻止了这场决斗。

这是林肯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一桩事,这也让他在做人处世方面学到了无价的一课。他从此再也没有写过一封侮辱人的信件,他不再取笑任何人了,从那时起,他没有为任何事批评过任何人。

美国内战期间,林肯好几次更换波多马克军的将领,但这些将军相继惨败,令林肯失望至极。全国有半数的人,都在痛骂那些差劲的将军,但林肯却一声不吭,不作任何表态。他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不要评议别人,别人才不会评议你。”

当林肯太太和其他的人对南方人士有所非议的时候,林肯回答说:“不要批评他们,如果我处在同样的情况下,大概也会跟他们一样。”

1863年7月初的3天,盖茨堡战役打响了,到了7月4日晚上,南方的李将军开始向南方撤退的时候,黑云密布,大雨倾盆。当他带着挫败之军,退到波多梅克时,发现面临一条猛涨而无法通过的河流,而身后又是一支胜利的北军。李将军被围住了,他无法逃拖。林肯看出这点——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一个消灭李将军的军队,立即结束战争的机会。因此,林肯满怀希望地命令格兰特不要召开军事会议,而立即攻击李将军。林肯以电话下令,又派出一名特使去见格兰特,要他立即采取行动。

而格兰特将军又是怎么做的呢?他的做法正好和所接到的命令相反。他违反林肯的命令,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他迟疑不决,一再拖延,还给林肯打电话,用尽了各种借口,拒绝攻击李将军,最后,河水退了,李将军带着他的军队越过波多梅克河,顺利南逃了。

林肯勃然大怒。“这是怎么回事?”林肯对着儿子罗勃咆哮,“老天爷,这是什么意思?他们在我们的掌握中,我们只要伸出手来,他们就是我们的了;但我无论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法使我们的军队移动一步。在那种情况下,几乎任何一个将领都可以击败李将军。如果我在那儿的话,我也可以让他束手就擒。”

在恼怒,失望之余,林肯坐下来,给格兰特将军写了一封信。别忘了,这段时期的林肯,言论措辞都比以前要保守和自制。所以,这封写于1863年的信,已经表达了林肯内心的极端不满。

我亲爱的将军:

我想你肯定体会不到李将军的逃拖所引起的严重不幸。他本来就在我们轻易掌握之中,只要他一就擒,加上我们最近所获得的胜利,战争到此就可以宣告结束了。可是现在,战事可能将无限期地延长下去,上星期一你不能顺利擒得李将军,如今他逃到波多梅克之南,你又如何能保证成功呢?期盼你会成功是不明智的,而我也并不期盼你现在会做得更好。良机一去不复返,为此我深感遗憾。

你想,如果格兰特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

而事实上,格兰特一直没有看到这封信,因为林肯根本没有把它发出去。这封信是在林肯死后,在他的文件中被人找到的。

“我的猜想是……这仅是我的猜想……”林肯在写完这封信之后,望着窗外,心里想,“慢着,也许我不该这么性急。坐在安静的白宫里发号施令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假如我当时是在盖茨堡,假如我在上星期,也跟格兰特一样,见到遍地血腥,假如我听到伤兵的悲号,也许我也不会如此急着去进攻了。也许我跟格兰特一样的柔弱,我的做法可能就会跟他的相同了。无论如何,现在木已成舟了。如果我发出这封信,固然可发泄我的不快,但是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用处,格兰特会为自己辩护,会反过来攻击我,这只有使大家都不痛快,甚至会破坏他身为指挥官的效力,而且也许迫使他干脆辞职不干了。”

因此,就像我上面所说的,林肯把这封信放在一旁,因为他从痛苦的经验中学到,尖刻的批评和斥责几乎永远都是无济于事的。

西奥多※#8226;罗斯福总统说,在他当总统的时候,若碰到棘手的问题,他常往后一kao,抬头望望挂在白宫办公室墙上那张林肯的巨幅画像,问他自己:“如果林肯也像我一样处在这种情况下,他将怎么办?他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当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总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我,力图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写了一封可笑的信给察哈丁※#8226;戴维斯,他一度在美国文坛上红得发紫,我当时正着手写作有关作家们的杂志文章,我请戴维斯告诉我他的写作方式。在这之前,我收到一个人的来信,信末写道:“口述信,尚未过目。”这话留给我很深的印象,显示此人是个了不起的大忙人又具重要性。于是,我在给戴维斯的信后也加了这么一句话,实际上,我当时一点也不忙,只是想给戴维斯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戴维斯根本不回我的信,只是把我的信退回来,在尾端草草写着:“你的轻慢无礼表现得无以复加。”没错,我确实是弄巧成拙了,真是咎由自取。然而,身为一个凡人,我当时很有些恼怒,甚至在10年后还耿耿于怀,当我获悉戴维斯的死讯时,我心中所想的仍然是他带给我的伤害。

如果你想引起一场令人至死难忘的怨恨的话,那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发表一点刻薄的见解就可以了。

我们要记住,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我们所相处的不是绝对理性的动物,而是充满了情绪的变化、成见、自负和虚荣的东西。

刻薄的批评曾使得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托马斯※#8226;哈代放弃了写作。批评使得英国诗人托马斯※#8226;查特登走向自杀。

本杰明※#8226;富兰克林年轻时并不圆滑,但后来却变得富有外交手腕,善与人应对,因而成了美国驻法大使。他的成功秘诀是:“我不说任何人的坏话,只说人家的好处。”

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的确,很多愚蠢的人都这么做。但是,善解人意和宽恕别人,需要有修养自制的功夫。

托马斯※#8226;卡莱尔说过:“一个伟大的人,以他对待小人物的方式,来表达他的伟大。”

鲍勃※#8226;胡佛是个有名的试飞驾驶员,时常在航空展览中表演空中特技。一次,他在圣地亚哥表演完后,准备飞回洛杉矶。正如《飞行》杂志所描写的,在空中300米的高度,两具引擎突然熄灭了。凭借娴熟的技艺,他总算化险为夷,操纵着飞机着了陆,所幸没有人受伤,但飞机严重损坏。

在迫降之后,胡佛第一个行动是检查飞机的燃料。正如他所料到的,他所驾驶的这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螺旋桨飞机里面,装的居然不是汽油,而是喷气机燃油。

回到机场,胡佛要求见见为他保养飞机的机械师。那位年轻的机械师为所犯的错误愧悔不已。一见到胡佛,他的眼泪便顺着面颊流下。他不但毁了一架昂贵的飞机,甚至差点造成3人丧命。

你可以想像胡佛当时的愤怒,并猜想这位荣誉心极强、凡事都要求精细的著名飞行员一定会痛斥这位粗心大意的机械师。但是胡佛并没有责骂和批评他,相反,他用手臂围住那位机械师的肩膀,对他说:“为了表明我相信你不会再犯错误,我要你明天再为我保养F51飞机。”

让我们尽量去了解别人,而不要用责骂的方式吧!让我们尽量设身处地地去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比批评更为有益,而这也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全然了解,就是全然宽恕”。

正如约翰博士也说过:“要知道,即使是上帝,如果不到世界末日,他也不会轻易审判世人。”为什么你我都要批评别人呢?


因此,从现在开始,请你记住待人处世的第一条原则:不要批评、指责或抱怨别人。

摘自:卡耐基大全集/戴尔卡耐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