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离股市从我做起

(2013-12-25 10:56:48)
标签:

巴菲特

投资名家

投资者说

杨宝忠

股市

分类: 杨宝忠投资论道

文章作者:杨宝忠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79027/7504369.htm?fr=aladdin

巴菲特26岁远离股市

1956年26岁的巴菲特决定离开华尔街远离股市。回家乡奥马哈开创自己的事业,巴菲特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说:“我认为奥马哈是一处更能是人心智健全的地方,我过去常常感到,当我返回纽约去工作时,那儿太多的刺激会使我终日心神不宁。只要你拥有常规量的肾上腺素,你就会对这些刺激感到不适。这样过一段时间可能导致疯狂的行为,想到这一点是很自然的。 ”                                                               摘自《巴菲特如是说》第4页。

 

巴菲特1954年至1956年,在他老师格雷格姆·纽曼基金工作期间,巴菲特与股市近距离的接触,这段话生动的说明了,在股市大幅波动的刺激下每个人都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反应,从而导致恐惧与贪婪两种情绪的反复发作,这也是导致无数股民疯狂追涨杀跌行为无法自我控制的根本原因。26岁的巴菲特做出了他一生中最理性、最重要、最与众不同的决定,离开华尔街远离股市回到家乡奥马哈开创自己的事业,一段传奇式的投资故事从此展开。

 

成败最关键的因素——远离股市

格雷厄姆曾经指出:“无论你在数学方面,财务方面有多深的造诣,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你还是无法从投资中获利。”格雷厄姆编著的“市场先生”寓言故事生动描述了股价非理性波动的深层次原因。格雷厄姆解释说:“如果你的情绪被市场先生所左右,后果将不堪设想。”巴菲特总是说:"为了将自己的情绪和市场隔离开来,总是将“市场先生”的寓言故事谨记在心。"1993年至1996年我有过三年整天看行情的亲身经历,在恐惧与贪婪两种情绪的反复作用下,我追逐市场热点、不断地追涨下跌、频繁买卖股票、陷入疯狂的赌博游戏不能自拔,三年时间投入股市的钱几乎损失殆尽,就像生活在地狱里一样。身边无数的股民朋友就是在这样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酿成了无数的家庭悲剧。

 

远离股市从我做起

1996年1月24日上海证券报刊登了介绍巴菲特的文章《证券投资巨擘——华伦·布费》受这篇文章的影响,我开始学习、研究、实践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十多年过去了价值投资已经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财务自由。

 

远离股市从我做起

 

但是,很多年以来我依然没有完全做到远离股市不看行情,尽管我看行情的时间与绝大多数股民相比少之又少,但是和我理想的状态依然有一定的距离。今年我终于在价值投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了一步:基本做到了远离股市不看行情。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看行情的时间加起来大概不超过一个小时,这还包括了我多次去电视台做节目必须看一下行情的时间。我发现当我习惯了不看行情,看行情反而觉得非常的不习惯。

 

我认为可以适当的关注股票的价格,比如我设定了下面的搜索页面,这个页面反应的是某天北京银行的收盘价和财务数据,一般对人的情绪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你看的是带K线图的实时行情,你就不可避免的猜涨跌,再加上热门股的炒作等等带来的影响,要保持情绪稳定是不可能的。但是,远离股市甚至基本不看行情绝大多数股民朋友可能会说太难了,甚至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利用习惯的力量来完成这样的转变其并非不可能。远离股市是成功投资者必备的基本功
 巴菲特说:“我每天早晨起床穿鞋的时候总是先穿某一只,刮脸的时候总是先刮某一边,习惯的力量让我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习惯的链条在断裂之前,总是轻到难以察觉。”我希望有志走价值投资道路的投资者,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远离股市的习惯,利用习惯的力量来做到这一点。向巴菲特学习——远离股市从我做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