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尔东西南北风

标签:
身心合一民间国学文化 |
分类: 民间国学堂 |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
……
爱到深处无言说,情到极处已无情,断肠声里忆平生。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
有多少爱,值得刻骨铭心?有多少情,值得以命相随?那些曾经一起走过的岁月,是要在孤独的时光里慢慢的回味?还是在寂静的岁月里渐渐的淡忘?
岂止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古今中外各种诗词歌赋里,有多少写不尽的情,流不完的泪,道不明的怨,了不清的缘。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纵算是俚词艳曲下里巴人,却也是任谁也离不开的人间情事。
况且,因为爱,有人穿起了婚纱;同样因为爱,有人披起了袈裟。红尘如梦几许愁,爱情如幻空嗟叹,有多少伤心的经历,就有多少深刻的领悟。因此,世间也有许许多多人,经历过爱情的幻灭后,“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爱是一种执着,也是一种解脱,许多人因爱而修行,因情而悟道,情与爱虽是私情,却也是人间至情。
于是,王国维先生透过下里巴人,看到了阳春白雪;透过男女私情,看到了人间大爱。
王国维提出的做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人生境界,就是在关乎男女与情爱,关乎闺怨与思妇的小词中阐发出来的。
如第一层人生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几句词的原作者晏殊,在作这首《蝶恋花》词时,表达的只是闺中思妇内心婉约的离恨,苍茫的愁绪,而王国维却将这首闺怨之词赋予了宏大的人生格调,提升到了生命理想的高度。
由小女子的闺怨之情,到大丈夫的宏图之志,这中间的跨度,无异于牛郎与织女之间横卧的银河,而王国维却偏偏在银河之上搭起了一座鹊桥,将小女子的哀怨一扫而空,化作大丈夫的宏大心愿,令人在原词之外,读出了一种似是而非,却又无可辩驳的新意。连王国维自己也说:“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通过几首闺怨小词,读出一种人生大境界,恐怕连词作者本人也难以想象吧。
我们且来欣赏一下王国维另类解读的第一层人生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昨夜西风一过,满地黄花堆积,碧树枝叶凋零,这本是秋日里自然平常的肃杀景象;而在王国维眼中,昨夜凋零的不是落叶,而是心中的惆怅,是浮世的诱惑,是理想的牵绊。
昨夜西风,是一股怎样的力量?碧树枝叶,是一种怎样的惆怅?
人生在世,不论理想大小,不论目标远近,每个人都还是有所追求的。然而,为什么成功的路上从来都不会拥挤?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够坚持到底。我们总是被一树的碧叶黄花遮蔽了双眼,被喧嚣的浮世诱惑蒙蔽了心灵,被种种不期然的小小挫折消磨了心志。
懒就不消说了,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成功从来不属于那些没有准备的人。而一旦步入红尘,目迷乎五颜六色,耳迷乎五声六律,看到外面浮华的世界,种种的诱惑,心先就乱了,追逐理想的心已然矮了三分。也不乏有一些即将走向成功巅峰的人,在滔天的诱惑、弥天的欲望面前自乱阵脚,功败垂成。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能经得住诱惑,才能走的更远。
还有一些人,经不住别人言语的讥讽而败下阵来。总是会有那么一些人,自己虽然不去做,而当有人去做时,却又在旁边评头品足、说三道四,而且说的不只是风凉话,更有冷嘲热讽的打击。于是有很多原本天才的儿童,在父母们不遗余力的打击下,平庸了;于是有很多满怀激情、热血沸腾、渴望成功的人,在周围的热心人不断的打击下,退缩了。
为什么优秀的孩子不能成功?因为热心的父母打击的太狠。
更多的人计较得失,爱慕虚荣,怕苦怕累,怕路途的艰辛,怕独行的寂寞,怕种种难以预料的挫折。
而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总是要经历一番磨难的,如同战争年代,没有流血牺牲,怎能换来长久的和平?
昨夜西风,就是一个人面对利益的得失,面对路途的艰辛,面对风雨的摧折,面对众人的讥讽,面对种种的诱惑,乃至面对耀眼的光环时,内心那种凛然的淡定,那种坚韧的从容。为着心中的理想,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那一树的碧叶,就是浮世的诱惑,西风一过,碧树凋零,心自成空。此时独上高楼,天高地阔,再也没有什么能遮蔽自己的视野,也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自己的追求。
出淤泥而不染,特立独行,坚定从容的迈向理想的彼岸,这就是人生的第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