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身心合一
身心合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26
  • 关注人气:42,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间之外,自在独行(2)

(2016-10-11 07:30:14)
标签:

民间国学

身心合一

文化

分类: 民间国学堂
诗僧王梵志说的很直白,也很明白:“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世间有人哭,也有人笑,哭过笑过了,也就走完了长长短短的一生。尘归尘,土归土,富贵功名也好,恩怨情仇也罢,此时都已不必再谈什么舍得舍不得,或放不放得下,解不解得脱。“城外土馒头,一人吃一个”,我们虽是从不同的方向来,最后却总是会走向同一个终点。放得下又如何?放不下又如何?遗世长眠,天地相伴,山水相依,彼岸的景色,或许比此岸更怡人——是的,庄子曾经这样说过。

在兵荒马乱的战国时代,庄子经常会在路上遇到一些不知因何而亡的骷髅,骷髅当然不会在光天化日之下畅谈自己各自离奇或平常的死因,于是庄子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枕着骷髅骨,入梦,到梦里与彼岸的人纵论生死。庄子动情的讲述了此岸的美好与生命的至乐,好似是要唤醒彼岸的人对重生的渴望。

而骷髅并不以为意,他也曾鲜明自在的活过,奈何桥也已经走过,生命的可贵他自然明白,然而此刻的他却无比自豪的夸耀着彼岸的无限风光:“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凡与死亡有关的文字,似乎都笼罩着一层阴暗的面纱,让人顿生疑惧和慌乱之感,仿佛死亡永远是一个不可碰触的危险禁区,一旦不慎触及,便将陷入天塌地陷、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且永无出期。于是,对死亡的恐惧就成了一种生命的常态,我们可以一边掩饰着对死亡日日逼近的慌乱与对生命无尽的贪恋,一边用“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样美好的文字来欺骗自己。当然,都是活人玩儿的把戏,在生命之钟还远远未曾敲响的时候。

而庄子梦中的骷髅却语出惊人的道出了生命彼岸的至乐之境:上没有国君的统治,下没有官吏的管辖,也无须春耕夏种的劳作,更不用担心老去或死亡,因为已经死过一次了,从此无寿无夭,自在逍遥于天地之间。“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即使在人间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也不及死后的逍遥快乐。

如果真如庄子梦中的骷髅所言,与此岸的苦乐参半相比,彼岸的快乐倒可称之为“至乐”了。只可惜,这些都只是梦呓之语,虚妄之言,如此美好的至乐之境,怎么可能会是死后的世界?庄子不信,当然,也没有人会相信。

 

而庄子的不信,不是因为如此美好的至乐之境竟然来自死后的世界,而是因为,庄子在《至乐》篇的开篇就已经道出了他的疑问:“天下有至乐无有哉?”至乐,是人世间最大的快乐,也就是极乐,天下到底有没有一种极乐的境界存在呢?

庄子说有,但这种极乐的境界既不在此岸,也不在彼岸,而只在每个人的心中,因为——至乐无乐。

庄子说世间最大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当然,没有快乐,也就没有烦恼。快乐与烦恼就像一个无法分离的连体婴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要有快乐的地方,就会有烦恼相伴相随;一旦快乐不在了,烦恼也会随之消散,化为云烟。

烦恼的终结,就是极乐。一切烦恼消失的世界,自然就是极乐世界。这样的世界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此心安处,即是至乐。

 


至情忘情,至乐无乐,寄性情于山水,化烦恼于云天,极乐的境界即是如此,既没有快乐可求,也没有烦恼可去,只有心灵的淡泊与宁静,自在与超然。

无烦无恼,无喜无悲,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人世的烦恼和哀愁,与巍巍青山、悠悠碧水相比,不过是万里长空中一点浮云,浩瀚太虚中一粒尘埃,何足挂怀?

不是情太重,而是我们把情看得太重;不是恨太深,而是我们把恨看得太深。人世一切的烦恼,无非来自于我们心头的执念:执念于情,便为情所困;执念于爱,便为爱所伤;执着于功名,便被功名所缚;执着于财富,便被财富所累。物质的世界无论如何丰盛,也无法弥补心灵世界的荒芜。

大肚容烦琐,极乐在我心,唯有不乱于心,不困于情,方能达到无喜无悲的极乐之境,不宠无惊过一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