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类型、线路坡度、最小曲线半径与设计速度相互关系
(2010-03-01 13:02: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铁路知识 |
[转贴]列车类型、线路坡度、最小曲线半径与设计速度的相互关系
作者:wheremylove
概述:争论广泛的“速度”
最近铁路建设的力度大大加强,许多新线的设计速度达到了250km/h甚至350km/h,各种对铁路速度的争吵日益剧烈,似乎是非250不要,最好一步上350……海子网都快成“地方吵架论坛”的镜像了!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铁路速度的秘密,减少无谓的争吵,加深对铁路的了解。
个人认为,今后主要建设的铁路有以下三种类型:
1.最高设计速度300~350km/h的客运专线线路,肯定是电气化,采用无碴轨道,精度要求高、承重能力低,一般不走机车牵引的客车,更不走货车。这样的线路,只会建在经济条件好、既有铁路网密集的地区,一句话,沿线地区的货运任务必须由其他线路承担。不运货发展不了地区经济!
※至于最近炒得很火的“城际铁路”,受到京津城际的影响,设计速度也越拔越高。关于城际铁路的问题,由于站点密集,需要结合动车加速性能来研究,这个过阵子再说吧。看过本帖,也多少能有些了解。
第二节.简述列车速度与线路坡度的关系
写一段列车速度与坡度的关系,为的是明确什么样的车型/机车能够跑出什么样的速度:并不是说设计速度120km/h就不管拉什么车、不管什么线路都能跑出这样的速度。现在论坛中这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
在没有限速因素的线路上,列车能达到的速度与线路坡度密切相关,列车匀速爬坡时,发出的牵引力必须能克服摩擦阻力、空气阻力,以及自身重力在沿下坡方向的下滑分力——这正是坡道导致的。
一般货车运行时,摩擦和空气阻力之和(即为基本阻力)只相当于列车在2~3‰上坡道上的下滑分力;120~160km/h客车的基本阻力相当于5~7‰上坡道的下滑分力;因此,对于机车牵引的列车,哪怕是6‰这么小的上坡道,都能显著改变列车的受力情况,直接结果就是列车受到减速度,速度逐渐降低。在平原地区,坡道有起有伏,问题不大;在山区,往往会遇到很长的坡道,列车速度必然受到影响。
1.动车组。
现有的A型动车组,具体型号为CRH1、CRH2A、CRH2B、CRH2E、CRH5,最高速度250km/h(CRH1被做了手脚只跑200km/h是例外),在相应的无限长上坡道上可以达到的速度:
6‰——250km/h;
12‰——不小于200km/h;18‰——CRH1和CRH2约170~180km/h,CRH5约165km/h;
现有的C型动车组,具体型号为CRH2C、CRH3,最高速度350km/h,在相应的无限长坡道上可以达到的速度如下:
6‰——310km/h;
12‰——270km/h;
18‰——CRH2C约235~240km/h,CRH3约230km/h;
2.机车牵引的客车
4800千瓦机车:2‰~160km/h,4.5‰~140km/h,12或13‰~90km/h,18‰必须双机;
6400千瓦机车:5或6‰~160km/h,12‰~120km/h,18‰需要双机;
9600千瓦机车:12‰~155km/h,18‰~不小于120km/h;
3.货物列车
目前轴功率800千瓦的直流货运电力机车,持续速度约50~55km/h;
轴功率1200千瓦的货运机车,如HXD1、2、3,持续速度约65~70km/h;
轴功率1600千瓦的货运机车,如HXD1B、2B、3B等,持续速度约76~80km/h;
第三节.列车通过曲线的相关概念
根据物理公式,向心加速度=速度的平方÷曲线半径
曲线的超高,按照两侧车轮滚动圆之间的距离1500mm(稍大于轨距)来计算。按照国际标准的米.千克.秒单位制,计算式子为:
arctan[sin(超高值÷1.5)]×9.81=速度×速度÷曲线半径
11.8×速度×速度=曲线半径×超高
此外,国内还有诸如“欠超高与过超高之和一般不大于110mm,困难不大于140mm”、“实设超高与欠超高之和一般不大于220mm,困难不大于260mm”……之类的非标准性规定,下面一节的分析多数情况参考这些规定,少数情况例外。
第四节.详解各种线路级别与最小曲线半径的关系
一.首先是三种普速线路,最近几年,随着铁路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动车组列车的引进,设计速度低于200km/h的线路已经沦为支线、边疆开发一类的铁路,或者是重载货运专线。普速线路单线居多,最大超高为125mm,货运比重大,因此尽量取较小的过超高值。
A. 最高运行速度120km/h,假设货车最低80或60km/h,则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根据丽香线等的参数分析):
一般1200米,超高取71mm,则欠超高70mm,过超高9或36mm;
困难800米,超高取120mm,则欠超高90mm,过超高26或67mm;
B.最高运行速度140km/h,假设货车最低80或60km/h,则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根据洛湛线等的参数分析):
一般1600米,超高取63mm,则欠超高80mm,过超高16或37mm;
困难1200米,超高取95mm,则欠超高96mm,过超高32或60mm;
C.最高运行速度160km/h,假设货车最低速度80或60km/h,则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根据新黔桂线等的参数分析):
一般2000米,超高取80mm,则欠超高70mm,过超高42或59mm;
困难1600米,超高取86mm,则欠超高101mm,过超高39或60mm;
二.接下来是200~250km/h的客货混跑的线路,当今的热点。这样的线路为双线,采用有碴轨道,最大超高可达150mm。这类线路一般最大曲线半径为8000米,太大了检修不易。
D.最高运行速度200km/h,货车最低速度80或60km/h。这种线路,往往是最近几年设计的,有的位于山区,很可能会由较老的货运机车牵引列车,因此货车最低速度设为60km/h。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根据新湘桂线等的参数分析):
一般3500米,超高取64mm,则欠超高70mm,过超高43或52mm;
困难2800米,超高取75mm,则欠超高92mm,过超高48或60mm;
可见,货车速度过低的话,曲线半径必须放大,否则难以兼顾欠超高和过超高,有文章提出对于山区的200km/h级别线路,有必要把最小曲线半径放大为4500米(困难3500米)。
E.最高运行速度250km/h,货车最低速度80km/h。我个人给出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
一般5500米,超高取54mm,则欠超高80mm,过超高41mm;
困难4500米,超高取73mm,则欠超高90mm,过超高56mm;
F.最高速度250km/h,货车最低速度120km/h。我个人给出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
一般5000米,超高取77mm,则欠超高70mm,过超高43mm;
困难4000米,超高取93mm,则欠超高90mm,过超高51mm;
三.现在看看三种只跑客车的“城际”型线路。这类线路可能采用无碴轨道,因此我给出的超高值较大,由于都是动车组运行,允许的欠超高和过超高也比较大。
G.250km/h高速车与160km/h低速车混跑,由于不同列车的速度差很小,因此只需很小的曲线半径即可,我个人给出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
一般4000米,超高取123mm,则欠超高60mm,过超高48mm;
困难3000米,超高取156mm,则欠超高90mm,过超高55mm;
H.300km/h高速车与160km/h低速车混跑,我个人给出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
一般5500米,超高取125mm,则欠超高66mm,过超高70mm;
困难4500米,超高取153mm,则欠超高80mm,过超高86mm;
I.300km/h高速车与200km/h低速车混跑,我个人给出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
一般5000米,超高取150mm,则欠超高60mm,过超高56mm;
困难4500米,超高取170mm,则欠超高63mm,过超高65mm;
四.高速客运专线,这样的线路开建的也不少了,早期的武广、郑武等线最小曲线半径为9000米(困难7000米),后期的哈大、京沪等线为7000米。最大曲线半径12000~14000米。
J.如果是350km/h高速车与250km/h低速车混跑,那么至少有一下要求:
一般7000米,超高取155mm,则欠超高50mm,过超高50mm;
困难5500米,超高取179mm,则欠超高80mm,过超高45mm;
可以看出半径7000米的无碴轨道线路满足350km/h与250km/h混跑是绰绰有余的,而5500米半径就稍微困难了些,因此,跑350km/h的线路,最小曲线半径最好大于6000米。
K.假如未来高速列车最高速度提到400km/h,低速车仍然保持250km/h,那么7000/9000米的最小曲线半径能否满足要求呢?
半径7000米,超高取180mm,则欠超高85mm,过超高29mm;
半径9000米,超高取163mm,则欠超高45mm,过超高45mm;
——想跑400km/h,还是在曲线半径大于8000米的路段打主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