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要轻易给他人投资建议?

分类: 交易案例 |
摘要:这位朋友在2020年年初做空了一个商品,结果运气很背,入场就亏损,然后他就一直持仓,持有了三年,没想到这个品种不断的上涨,他就不断的高位补仓做空,累计下来就持仓很重了。每次要接近爆仓,他就补钱进去,这三年基本上所有的收入,外加父母,朋友的借款全部砸进去补仓了。账户已经浮亏接近200万了,现在非常痛苦。
------------
所以对于这种投资者而言,我能做的就是倾听一下,然后反思一下自己,然后闭口不言。顺带说一下,有很多粉丝加我微信之后,经常会把他的持仓发给我,然后问我该怎么办?毫无疑问,这些持仓都是亏的,并且很多是大亏。
对于这种咨询,我从来都是不给任何建议,不对未来的市场方向给予任何分析,判断,并且一旦看到这种巨额亏损的持仓,我只能闭嘴。因为我吃过好多次亏。好几年前,有个客户做多黄金被套,问我意见,我当时出于好意,建议他止损出场。但是这个客户也没听我的,每次行情下跌,他就不断的问我怎么办?意见早就给了,我自己做空并且大赚了。但是客户生气了,他似乎认为是我把黄金打下去,让他亏损的,然后留言大骂,说要来打我……
这就是人性。没有任何人可以接受别人指出自己错了……大家记住我这里说的是“任何人”,也就是所有人,包括我自己。其实如果有别人指出我做错了,或者说市场说我做错了,我心理同样不舒服,同样不爽。我接受是“被迫”的,我认错也是被迫的,因为我不认错,市场就给我一大嘴巴子,抽得我鼻青脸肿。
我为了赚钱,为了在市场中活下去,才被迫接受,我并不心甘情愿。这是实话。
这也是我和大部分投资者不同的地方,甚至是根本原因所在:我为了赚钱,所以我可以接受我做错的地方,并且加以改正。
其他人在权衡亏钱和认为自己是对的利弊之后,果断选择“我是对的”,那么亏点钱也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这种咨询,我从来都是不给任何建议,不对未来的市场方向给予任何分析,判断,并且一旦看到这种巨额亏损的持仓,我只能闭嘴。因为我吃过好多次亏。好几年前,有个客户做多黄金被套,问我意见,我当时出于好意,建议他止损出场。但是这个客户也没听我的,每次行情下跌,他就不断的问我怎么办?意见早就给了,我自己做空并且大赚了。但是客户生气了,他似乎认为是我把黄金打下去,让他亏损的,然后留言大骂,说要来打我……
这就是人性。没有任何人可以接受别人指出自己错了……大家记住我这里说的是“任何人”,也就是所有人,包括我自己。其实如果有别人指出我做错了,或者说市场说我做错了,我心理同样不舒服,同样不爽。我接受是“被迫”的,我认错也是被迫的,因为我不认错,市场就给我一大嘴巴子,抽得我鼻青脸肿。
我为了赚钱,为了在市场中活下去,才被迫接受,我并不心甘情愿。这是实话。
这也是我和大部分投资者不同的地方,甚至是根本原因所在:我为了赚钱,所以我可以接受我做错的地方,并且加以改正。
其他人在权衡亏钱和认为自己是对的利弊之后,果断选择“我是对的”,那么亏点钱也是可以接受的。
最近我买了“增广贤文”这本书,本来是给我儿子买的,好让他以后写作文有素材,但是我自己看了一下之后,发现这本书对人性描写的真是入骨三分啊。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为何对人不可全抛一片心啊,因为真话伤人啊。很多人都说,不要给任何人建议,永远不要好为人师。是有道理的。这里说的有点绝对,是说不要给任何人建议。
为何给他人建议遭人讨厌?因为给建议的暗含这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你做的不对,或者你的想法是错的。
第二层是我的才是对的,我比你厉害。
这两处都找人讨厌。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我看过的电视剧《朱元璋》中的一个情节:
朱元璋问刘伯温:你觉得朝廷中谁适合做宰相啊?这是领导问你的建议了,这个时候要非常小心。刘伯温是懂事的,知道这种建议肯定不能给啊,于是搪塞到:知臣莫若君。这句回到是对的,你问我谁适合当宰相,你作为皇上,肯定是了解自己的大臣的,你自己有意见嘛。
但是后面刘伯温就犯错了。皇上给出了几个人的人选,结果刘伯温马上说,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后面那个更不行。
朱元璋马上就发飙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的意思就你自己合适呗,要不还是让你做丞相?把刘伯温吓的腿都软了。
刘伯温这里就是没有搞清楚皇帝的真正意图:你以为朱元璋真的是问你的意见啊?他自己早就有注意了,之所以问你,是想你支持他的决定,刘伯温还真在哪里提意见了。
对比之下,徐达在这个问题就处理的聪明多了:李善长辞职之后,谁来接任丞相,其实徐达和李善长都商量好了,都觉得胡惟庸合适。朱元璋过来问徐达的意见,徐达马上就说:这事你别问我,我啥也不懂,你是皇上你做主,你选谁我都支持你。
然后朱元璋追问:你觉得胡惟庸怎么样?徐达马上附和:皇上看谁行,我觉得谁就行。仔细琢磨一下,徐达才是有智慧的人啊,他是真懂了。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很多领导通过让大家提意见,甚至还有领导让大家提建议的时候还加上几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让下面的人放松警惕,然后真的提意见了,没想到最后发现居然是“引蛇出洞”……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为何对人不可全抛一片心啊,因为真话伤人啊。很多人都说,不要给任何人建议,永远不要好为人师。是有道理的。这里说的有点绝对,是说不要给任何人建议。
为何给他人建议遭人讨厌?因为给建议的暗含这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你做的不对,或者你的想法是错的。
第二层是我的才是对的,我比你厉害。
这两处都找人讨厌。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我看过的电视剧《朱元璋》中的一个情节:
朱元璋问刘伯温:你觉得朝廷中谁适合做宰相啊?这是领导问你的建议了,这个时候要非常小心。刘伯温是懂事的,知道这种建议肯定不能给啊,于是搪塞到:知臣莫若君。这句回到是对的,你问我谁适合当宰相,你作为皇上,肯定是了解自己的大臣的,你自己有意见嘛。
但是后面刘伯温就犯错了。皇上给出了几个人的人选,结果刘伯温马上说,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后面那个更不行。
朱元璋马上就发飙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的意思就你自己合适呗,要不还是让你做丞相?把刘伯温吓的腿都软了。
刘伯温这里就是没有搞清楚皇帝的真正意图:你以为朱元璋真的是问你的意见啊?他自己早就有注意了,之所以问你,是想你支持他的决定,刘伯温还真在哪里提意见了。
对比之下,徐达在这个问题就处理的聪明多了:李善长辞职之后,谁来接任丞相,其实徐达和李善长都商量好了,都觉得胡惟庸合适。朱元璋过来问徐达的意见,徐达马上就说:这事你别问我,我啥也不懂,你是皇上你做主,你选谁我都支持你。
然后朱元璋追问:你觉得胡惟庸怎么样?徐达马上附和:皇上看谁行,我觉得谁就行。仔细琢磨一下,徐达才是有智慧的人啊,他是真懂了。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很多领导通过让大家提意见,甚至还有领导让大家提建议的时候还加上几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让下面的人放松警惕,然后真的提意见了,没想到最后发现居然是“引蛇出洞”……
前一篇:交易中,如何赚到了一个多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