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和巴菲特究竟有多少差距?

(2023-04-04 15:12:02)
分类: 交易感悟
微信公众平台:趋势投资人;
微博:期货_操作手

可以加我的微信或QQ,账号都是:462865719
----------------
       纵观每年福布斯个人财富排名,榜上有名的像比尔盖茨、贝索斯、马克扎克伯格、马云、马化腾等大佬,都是做互联网的。他们的套路是成立一家非常有前景的公司,将公司做上市,把未来的现金流折现成股价,变成公司市值。因此他们实际上的财富有着比较大的水分(特别是贝索斯),倘若公司未来不及预期,像现在的财富排名第一的亚马逊CEO贝索斯,是不可能成为世界首富的。
        可其中有一只叫巴菲特的,他纯粹靠着股票价值投资就成为了财富排名世界第三的亿万富翁。巴菲特的财富,非常的牢靠,他持有大量的低市盈率公司的股票,例如保险、银行、糖果、可口可乐、汽车(我国的比亚迪)等非常有价值的公司,伯克希尔的现金流很稳定,因此,巴菲特的商业帝国非常之扎实。
     《成为巴菲特》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述巴菲特的商业逻辑以及他的生活。片名虽然叫做《成为巴菲特》,听上去就很励志,但是我感受到的却是巴菲特那宽广的“护城河”(下文会有解释)。

那本文就来讲讲,我们普通人与巴菲特相比(即便抛弃资优势本来看),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一、先来谈谈巴菲特的家庭。
     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是股票经纪人,1931年,巴菲特出生一年后,股市萧条,霍华德·巴菲特丢了工作,但他恰好手头有些钱,就索性自己开了家投资公司。霍华德·巴菲特的父亲之后还做过国会议员。巴菲特的家庭教育除了有一个杰出父亲的耳濡目染之外,更棒的是学习环境。巴菲特很小的时候就看完了他爹办公室里所有有关于投资的书,有的书还不止看了一遍。
      巴菲特拿到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硕士学位后,回奥马哈,马上就有家庭成员向他请教:“我们该怎么处理我们的钱?”几个月后,巴菲特创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合伙企业,募集了105100美元,其中,只有100美元是他自己的,105100美元相当于现在的600多万元人民币。如果现在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小孩,才21周岁,回个家随便募集点钱,就能募集到600多万。


二、巴菲特属于那种比你有钱,且比你聪明的孩子
       在中国,对于动不动就跳级的孩子我们称之为“神童”,如果说,小学跳级也还算正常,那到了大学呢?巴菲特花了三年就修满了所有学分,拿到了经济学学士,平常的成绩都是A++的那种学霸级别的。读硕士时,巴菲特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因为那儿有他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这位大神写出了《聪明的投资者》,基本等于价值投资界的圣经) 
      恩,从小博览群书,长大后师从有着明星光环的大师。


三、如果说,家庭背景和脑子都是先天因素,没什么可比性,但有些事是有可比性的,但你就是做不到!
      这件事情就是自律。长大后的自律太小儿科了,小时候的自律才是真牛逼,而且是调用了主观能动性,完全没人逼的情况下的自律。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巴菲特7岁的时候就迷恋上了复利的魅力,那时候巴菲特一星期的零花钱是5美分,但是巴菲特想让它变得不止5美分,于是,他就挨家挨户卖可口可乐、口香糖、星期六晚报、自由杂志、家庭妇女杂志,一份报纸赚一便士,每天投500份报纸,每天早上5点~6点起床。
      因为想要拥有复利,巴菲特把赚来的钱又换成其他东西再去卖,现代管这叫做财务成本管理,或者供应链金融。在巴菲特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会因为钱的限制而控制住自己的行为,不睡懒觉,每天早起去投报纸。反观现在的大学生或者一些已经工作了的人,整天在朋友圈转发“自律,是人生向上的阶梯”;“自律,才是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自律,真的可以改变人生”;“自律的人生有多可怕”之类的鸡汤文。真的是扎心了,人家7岁就开始自然而然做的事情,我们为了应付个考试就要去看“自律怎样怎样”的鸡汤来获得一种暂时性的精神动力,然后做到了之后还要在朋友圈打卡来自己感动自己。


四、家庭、聪明的先天因素,以及超级勤奋、自律的后天因素之外,还是有些套路是我们常人可以学到并做到的。

1、公众演讲
       其实商业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桥梁,获得信任;巴菲特表面上因为会读财务报表,懂得什么样的公司是价值被低估的,会判断市场大势而被人们熟知,但我们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他的融资能力。(还记得105100美元么?)融资这类事情,是需要“忽悠”能力的,“忽悠”么说好听点就是演讲。巴菲特原先一碰到演讲就要呕吐,然后他就去报了个美国历史上很有名的“戴尔·卡耐基”(成功学大师)的演讲课。巴菲特说:“如果我没完成那个课程,我的整个人生可能就会不同。”

2、能力圈
        因为巴菲特买股票要一直拿着当股东,所以他必须买他特别熟悉的股票,即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去出击,一旦出击,则有很高的概率可以获胜.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做事,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它意味着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知道自己是什么货色,不去做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事情,全力做自己做得到的事情,长期以往,事情一件件踏踏实实的完成,不知不觉中能力就提升了,事业也得到了发展。

3、护城河
      “护城河”就是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让别人无法超越你。巴菲特的商业帝国就有宽阔的“护城河”,比如他持股的可口可乐,这个品牌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经典,这家公司在全世界的销量一直都很稳定,许多美国人每天都要喝可口可乐。如果别的商业品牌想要来竞争,他们是无法捍卫可口可乐的地位,因为这背后有漫长时间、上亿人的情怀作为“护城河”。
      对于个人而言,最大的启示便是深耕某一领域,渐渐获得口碑,完成技术的原始积累,最后让别的竞争者无法超越你。在职场,建立护城河也可以说成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4、专注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第一次见面,比尔盖茨的父亲让俩人在卡片上写下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一个词,两人不约而同的写下了“专注”。“专注是我人格中最强大的一部分,如果我对什么感兴趣,我就会真正的感兴趣。”“如果我对一个新主题感兴趣,我就会想要进行有关的阅读。我想要讨论它,我想见参与其中的人。”


5、求胜欲
      求胜欲是巴菲特自小学起就发挥出来的特质,主要体现在他的跳级以及大学读三年这些事情上.但是成年后,即便有了那样巨大的财富,他依然努力工作。因为钱对于他而言是计分板,他的快乐来自赚钱并取得成果的过程,而不是物质享受上。“每个人都能读我读的书,这是一个公平的环境。”但是,在价值投资领域,很少有人能赢巴菲特。

6、长寿
    最后一点是最最最重要的,长寿。巴菲特1930年出生,活到现在已经93岁了,再7年,就是一个世纪啊!


7、所生的大环境好
         成为巴菲特大抵是不可能的,概率太低了,除了家庭背景、个人智力等先天硬性条件,还有市场大环境,美国二战后成为世界霸主,然后冷战后又熬到了苏联解体,虽然经济偶尔要来个金融危机、恐怖袭击什么的,但整体是稳步增长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巴菲特的那套价值投资才有可能行得通。要是生在日本,你去搞价值投资试试?亏死你,或者在中国,说你是搞价值投资的都快成了一句骂人的话。
         但即便我们成为不了巴菲特,却可以以巴菲特的一些特质来进行自我勉励。以巴菲特为镜,照出出自己的本来面目,对于治疗那些有“怀才不遇”之焦虑的现代青年非常有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