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蛋黄派操盘手 第十三期学员)
微信公众平台:趋势投资人;
微博:期货_操作手
可以加我的微信或QQ,账号都是:462865719
----------------------------------------------------------------------
作者是第十三期学员,虽然是女同志,但作者却比较勤奋,是当时比较勤奋的学员之一,做了大量的作业,进步也很大。作者分别在2017年8月份给第十四期做了分享(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又在2018年3月份给第十五期做了分享(第三部分),由于分享内容很多,都经过了精简。由于作者的分享有一些借鉴意义,估给大家做参考。
--------------------------------------------------------------------------
一、我的交易经历:2004年-2016年
(2017年8月份给蛋黄派操盘手
第十四期
所做的分享)
先说明下我交易方面的情况,因为没有曾经的交易经历也就不会有后面学习时的感受。
我只做过股票;2004年去银行时被推销开了户,当时也没什么心思在股票上,2007的行情随大众,小high了一下,赚了还是亏了也都忘了。后面两三年也买过一些股票,都是同事间说的,印象比较深的是2009年初时9块多买了金岭矿业,涨了两三块后就卖了,半年后涨到了30多。懊恼得我把这股挂在自选里好长一段时间,虐待自己,买这股的经历让我见识了资本市场的魅力,也影响了后面我的持股态度,但也影响了我对待被套股票的态度,死扛。
图:2009年,金岭矿业
2010
年时,手头有点钱了,读MBA按部就班地走安稳的职业经理人生涯?还是学投资走所谓的不务正业、不安定却刺激的交易人生涯?在面临人生发展规划的时候我选择了后者,也从那时开始学习投资方面的知识。那时对于投资的理解想的比较泛,认为宏观影响微观,政策是宏观,市场是微观,两者的互动具体体现在资金的流动上。因此,那时自学了经济学,也开始去了解各种金融知识和经济政策的意义、方向,投资方面的书籍也略有涉猎:道氏理论,证券分析,江恩理论的…
。 但这些理念似乎都是一些道理,具体不了到操作的层面上去,技术指标也都学了个遍,但发现却是有时灵有时不灵。那时也会关注一下大V的博客,参考他们的看法。
2010年时判断市场已经在低位,下行已经没有多大空间,但上行的空间却是可以想象的,等的只是时间而已,因此操作上决定采用定投的方式,每月的一部分工资定投。做定投一方面是因为没时间看盘,也不懂看盘,但对大趋势的判断是明确了的,一方面也是因为手头有的股票是被套的,定投也拉低了成本。那时也没什么选股票技巧只觉得买蓝筹就安全。如此到了2014年3季度,手头上的股票开始复苏上涨。
几年的持股,终于在2014年3季度到2015年2季度尝到了甜头。凭着对均线系统和一些技术指标的判断,资金在自选股里的几个股票做了几个复利式的滚动,到2015年股灾前账户资金涨了3倍,一时意气飞扬,轻狂地要把股票市场当提款机。几年的持股也有了一些盘感,对政策的解读判断也有了一定的敏感度。大盘持续的上涨让我在四月开始警惕,五月如履薄冰,六月第一周就清仓80%,剩两只股票,其中一只当时正停牌的,无法卖掉。
股灾后轰轰烈烈的国家队救市,让我罔顾对自己市场震荡不可轻易入市的警告,7月底开始进场也去“救市”了,后果可想而知。自己没有短线操作经历,也不想再做被套式的多年持股,因此也制定了一些买入/卖出的规则,比如价格破日均线清仓,均线金叉上扬买入等
…,但在那种市场环境下,然并卵,反复被打脸,然后就当鸵鸟了。(换现在的角度去看,那时的市场正处A
,B浪的时候,进去纯属找套)。2016年开始后的熔断更是把我给震懵了,那时的仓位虽然没有全仓,但也重仓了。那时,总觉得自己缺少自律,贪婪,轻率,没有耐性,心态问题,然而看着账户里被套的股票似乎也不是没有耐性,还在死扛,还舍不得砍。
在2015年底倍受煎熬的时候,开始思考如何操盘的问题,像几年前定投后一昧等待似乎没什么技术含量,也很被动,技术上也没学到什么东西。那会经常上一些股票学习网,看一些盘口语言的图解,看久了有时看一下个股的盘口,也能看出些门道来,知道有资金活动的迹象,有时会想那一笔笔的交易时凭什么敲上去的?有时甚至会想辞了职,去投资公司应聘操盘手去学习去,
那会还真的去搜索过招聘信息,看小白是否也能面试。
二、我的交易成长:2016-2017年
(2017年8月份给蛋黄派操盘手
第十四期
所做的分享)
就在煎熬中求索的时候,知道了利弗莫尔和蛋黄派操盘手的老师。利弗莫尔是在一篇文章中知道的,他关于时机、资金管理、情绪控制,从三个维度对待市场理念冲击了我,当下就买了他的书拜读。后来看了蛋黄派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命运似乎很眷顾我,在我求知的时候送来了两位殿堂级的大师,命运似乎也在作弄我,觉得我还没煎熬够,我忽略了蛋黄派老师当时的招生。
2016年开始后的熔断让我账户里的股票进一步被深套,70%的盈利都回吐了。受利弗莫尔理念的驱动,当市场在三月份开始回暖时,把手头被套的大盘蓝筹如中国核电、国泰君安一一清了仓,最高亏损近45%。然而这种断臂求生、清理疮口的感觉却让自己觉得一身轻。
2016年初开始到12月份半年的操作,一直在想怎么把时机、资金管理、情绪控制整理到操作上去。后两者好理解,可操作性强,然而时机好理解,却不知道如何判断好时机。曾经在奇正藏药半年的震荡里,根据均线上扬买、价格破均线卖的交易规则,反复买卖了四次,到最后当开始真正突破上涨时却不敢再买了,突破后,也不敢追了,后来也曾设立10周均线上扬为买入,偏离5周均线卖出的规则,再结合超买超卖指标操作,如此反复实验,折腾了大半年,频繁交易了40多笔,盈少亏多,所幸都设了10%止损标准。这期间一直谨记利弗莫尔的走轨道论,火车来了下来,火车走了又上去,砍起仓来也没有犹豫了,但是亏钱总是让人郁闷的。
2016年11月的时候,终于又看到蛋黄派操盘手的招手信息,那时的我正在纠结着时机的问题,老天吊个果子在我前面晃,而我却总低着头在地上找果子,命也!蛋黄派操盘手的第一堂课对我来说是醍醐灌顶,第一堂课中的第一部分里讲到的两点,正是我一直存在的问题:1,脱离基本功,谈心态,如同空中楼阁;2,价格涨跌是因,均线走势是果。关于第1点,一直觉得投资心态才重要,而自己主要的问题在于心态,急躁、轻率、贪婪、恐惧才会让我反复交易,例如像奇正藏药那一单如果我就呆着不动,后面的大涨也就不会错过了,之前对技术的理解就是各类的技术指标和均线系统,觉得把两者琢磨透了,就知道了市场的脉搏,殊不知此基本功非彼基本功。第2点提到的价格与均线的关系问题,曾经看大作手回忆录的时候,一直不明白利弗莫尔记录价格凭价格交易的意义和依据。上课那会才醒悟过来,而我却一直因果颠倒,还主要用均线和各类技术指标在操作。第一堂课中的第二部分里讲的蛋黄派趋势交易系统,更是让我欣喜若狂,因为那就是我找了大半年的时机点位,而且还明确告诉我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不能进。回看2016年的一些操作的时候,有些都是吊在F1了,等到G2的时候又到止损标准砍了,有些却是F1刚冒头就抢进去,结果遇到假突破了,往下破均线的时候又得砍了。
随着后面课程的深化,市场的运动在我面前变得清晰起来,以前在探究为什么涨为什么跌的时候,认为政策导向,资金流向是主要的,可那毕竟是宏观的东西,什么时候传导到大盘和个股起作用的话很难界定。当上到第七课如何判断突破的有效性+大小周期如何结合的时候,感觉就是:“哇,就是你了”。
蛋黄派操盘手老师的课除了两堂课因为忙落下外,其他都没缺过,布置的作业,我一直也坚持做,实际上,做作业的好处在做到第三课的作业是已经感受到了。2017年1月份开始,看盘面的涨跌就已经多了一份淡定,没有了以前的那种不确定的不安,因为作业,让我知道了市场的脉搏。
三、2017年一年的交易总结和2018年的交易目标
(2018年3月份给蛋黄派操盘手
第十五期
所做的分享)
2017年盈利主要在下半年,净盈利20万:其中股票赚了23万,上半年也有一些盈利,好像也有好几万的,但数据记录从6月份开始,上半年没有具体数据。
2018年以来的交易情况:股票方面,自从1月初以来就没有建仓,1月中就把手头的股票都清仓了。当时复盘的时候发现除了上证有效突破波峰在涨之外,深成/中小板/创业板都是在震荡或者已经形成跌势,而上证的上涨只有银行和石油撑着,家电和酿酒当时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保险在震荡,其他绝大部份的板块都已经走熊,上证的上涨没有有效的支撑;技术形态上也找不到可以买到的股票了,有的也不敢买了,所以现在空仓者。
日常作业:自去年10月开始规律性的在做双盲,交易了1500多笔,盈利笔数比率47%,盈利率1200%。早期还是有很多无谓的交易,最近按照以上的交易系统在操作,近期的盈利笔数比率暂时保持60%左右;今年的目标是把总体的盈利笔数比率做到60%;每天大约会做10几单,会打印出来重新复盘一次,检讨问题和写一些想法。
交易记录上,我会记录建仓时的形态条件、建仓价位、买卖时间、盈亏幅度、持有天数、亏损率、数量;这些数据的记录可以让自己清楚每一笔交易,也有助于后期的总结分析。
每周末会做操作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分析当周进仓、止损或止盈的个股或商品的操作问题;当周建仓的有效性;记录每周市值,分析资金增减的缘由,关注一个季度的市值趋势;及下一周的操作计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