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2011-03-08 17:31: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案选编 |
课 时 教 案
|
授课人 |
纪春玲 |
课时 |
第1课时 |
|
|||||||
|
课题 |
孙权劝学 |
|
|||||||||
|
教学 目标 |
1.知识目标:能借助工具书和书中注释,掌握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2.能力目标:能整体概括课文内容。 3.目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
|
|||||||||
|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
|
|||||||||
|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用法。 |
|
|||||||||
|
课型 |
阅读课 |
主要教法 |
诵读法 自学法 研讨法 |
教学手段 |
多媒体 |
|
|||||
|
板书 设计 |
孙权劝学 古义 见: 博士: 过: |
|
|||||||||
|
课后 小结 |
|
|
|||||||||
|
教 |
|||||||||||
|
教学环节 |
教 |
学 生 活 动 |
活动意图 |
||||||||
|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作品: 三、了解主要人物: 四、整体感知: |
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一个名将叫吕蒙,武艺高强,战功卓越,曾随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后又袭击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孙权信赖。可他很不喜欢读书,孙权几次劝说他都以各种借口推阻,总认为自己是武夫,读书没有多大作用。这不,孙权又苦口婆心的来劝说了,让我们去看看,这次劝说效果如何呢?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孙权的大将。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孙权的谋士。 1.查字典,弄清下列字读音。 2.朗读要求。朗读文章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
调动相关体验,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补充介绍作者 读过三国的同学进行介绍,补充了解主要人物 一生朗读 两同学互读 齐读课文,在疑难字词上做记号 |
激发阅读兴趣 了解作者 运用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主人公为分析人物性格服务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注意圈点、标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读能力。 |
||||||||
|
教 |
|||||||||||
|
教学环节 |
教 |
学 生 活 动 |
活动意图 |
||||||||
|
五、课堂练习: 六、整理笔记: |
第三步:结合内容,自由朗读,力争表演。 3.你搜集了哪些成语: 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比喻才识尚浅。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4.关键句的翻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b.但当涉猎 但:古义_______________ c.见往事耳 见:古义_______________ d.既更刮目相待 更:古义_______________ 结合注释,分组讨论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
做练习 整理笔记 |
区分重点字的古今义 提高自学能力 |
||||||||
课 时 教 案
|
授课人 |
纪春玲 |
课时 |
第2课时 |
|
|||||||
|
课题 |
孙权劝学 |
|
|||||||||
|
教学 目标 |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知识。 2.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
|
|||||||||
|
教学重点 |
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
|
|||||||||
|
教学难点 |
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
|
|||||||||
|
课型 |
阅读课 |
主要教法 |
诵读法 研讨法 |
教学手段 |
多媒体 |
|
|||||
|
板书 设计 |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劝学
孙权 |
|
|||||||||
|
课后 小结 |
|
|
|||||||||
|
教 |
|||||||||||
|
教学环节 |
教 |
学 生 活 动 |
活动意图 |
||||||||
|
一、复习导入: 二、朗读训练: 三、理清思路: |
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翻译下列句子:见书中。 请同学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表反问,隐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1.本文围绕劝学怎样展开情节的? 2.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 3.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 4.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 |
做练习 朗读课文,把握朗读语气 理清思路 语言概括 筛选信息 筛选信息 |
复习巩固 提高朗读能力 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
||||||||
|
教 |
|||||||||||
|
教学环节 |
教 |
学 生 活 动 |
活动意图 |
||||||||
|
四、问题探究: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5.分析人物形象。 6.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总有许多时候,我们会为自己不想努力学习找到借口,但是,还是让我们多想想曾经的那个吴下阿蒙吧,让别人也对我们刮目相待。 1.如果你的同学不爱读书,你能不能学习孙权的劝导方法劝导别人从学习态度上重视学习呢?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
思考 讨论 自由回答 自由回答 小结课文内容 小作文 |
提高分析能力 提高总结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 端正学习态度 巩固所学,学以致用。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