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里应该怎么办?

(2015-03-27 17:00:15)
标签:

杂谈

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里应该怎么办?

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里应该怎么办?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或者受破坏性地震影响,可能造成严重灾害损失,需要强化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措施的地区和城市。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建立起年度全国地震会商制度,对未来一年的地震趋势做出判断,并圈定若干个未来一年或稍长时间内的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这些重点危险区作为进一步加强监视、开展震情工作的重点目标。

多年实践表明,地震重点危险区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而造成地震损失和潜在震害的却主要在大中城市、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因此,在确定防震减灾的重点目标时必须要兼顾震情和灾情。此外,根据年度震情动态,由年度会商会确定的危险区常不可避免地带有年度变动的特点,这将给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需要相对稳定和连续性地部署综合防御工作带来困难。

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里应该怎么办?

因此,中国地震局开始建立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这既符合加强重点、兼顾一般的工作原则,更重要的是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国土广阔,地震区带分布范围广,地震活动性分布不均衡,技术力量和资源有限,在广阔的国土上普遍进行全面的地震监视和防御有一定难度,而划定重点监视地区、开展重点防御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不仅有其必要性,也有其现实性。

划定并发布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在本质上属于长期地震预报。目前,我国基本上是十年左右以文件的形式发布一次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最近一次是2006年。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由国务院批准确定。

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里怎么办?

与一般非重点地区相比,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地震活动性以及潜在的地震灾害危险更强,在重点区内应该更加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等各方面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制定短期与临震预报方案。各地震重点临视防御区所在的地震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历史地震背景、当前的地震活动特征和具体的监测条件,制定相应的短期与临震预报方案。

(2)建立震情跟踪会商制度。强化震情短临跟踪,对已确定的年度地震危险区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的连续跟踪,随时吸纳外界新信息,提高跟踪会商的效率和科学性,为地震预报提供科学决策服务。

(3)提高地震监测能力。所在地各级人民政府和地震部门以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优化地震监测台网布局,通过优化改造增加网点密度,提高技术系统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提高地震监测能力,缩短地震速报时间。

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里应该怎么办?

(4)强化城市地震安全工作。新建、改建、扩建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必须依据地震区划图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做好老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普查,做好抗震加固和城市改造。加强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提高学校、医院等场所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5)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指导。加强农村建房抗震管理,完善新建、改建抗震民居的扶持政策,加强农村建房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农村民居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6)确保重要工程和设施的安全。对水库、存放危险品的仓库、生命线系统等重大工程进行检查和抗震性能鉴定,对不符合标准的进行加固。

(7)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指挥系统,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建立应急预案制定、修订和检查制度,适时组织应急演练。壮大应急救援力量,充实应急物资储备,在城市广场、绿地、公园设置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地。

(8)普及地震灾害预防知识。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大力普及地震及地震灾害科学知识,增强全社会的科学防灾理念,提高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地参与防震减灾活动。

Via:《防震减灾基础知识问答》(第二版)

(摘自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微信平台,欢迎扫二维码关注。)

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里应该怎么办?

@中国国际救援队 @救援君 整理出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