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新唐山的人文精神
(2011-06-21 12:08:08)
标签:
转载 |
今天唐山市的吴副市长来,说起了新唐山的人文精神,那就是“感恩、博爱、开放、超越”。
这几个词,概括了唐山人的性格特征和理想追求。
唐山人在1976年7月28日的7.8级大地震中,仅死亡人数就达到24万人之多,遭受到的是毁灭性的打击。是党和政府派去的解放军,用双手在废墟的瓦砾里刨出许多的幸存者,帮助唐山人安置生活、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唐山人信奉的一条是“知恩图报”。于是我们看到在2008年初南方遇到雨雪冰冻、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2级地震之后,唐山人默默地行动着,为灾区做着他们能够想到和做到的事情。一些唐山的工人、农民、志愿者,那些普通的人,自觉地伸出他们的援手,成为民间救援的一支特殊的力量。
这些普通唐山人在大难关头自觉显现出的行为,正是几十年来积淀的、唐山人感恩心思的体现。
唐山人是感恩的,是宽厚和充满慈爱的。这种潜在的特质,是经历过深沉的痛苦、经历过惨烈的生离死别、经历过对生活曾经绝望又恢复信心的过程后,逐渐升华而成的。
我很能理解和体会这种性格的变化。就像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一段时间,我见到北川县长经大忠时,大忠给我的印象那样。大忠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地震后为灾区各种事情忙碌,但他的面容却出奇地平静,说话已经毫不激动,而是缓慢地有些迟钝,这是因为伤害得太重了。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之所以有那么好的票房收入,主要是对当时的情感把握得比较准确,得到观众、特别是唐山人的认可。
人的生命在灾难面前十分脆弱,人的生命过程不过如此,所以,要常怀感恩之心,多给予需要帮助的人,珍惜生活的宝贵。据此,我们能够理解唐山的感恩和博爱。
唐山又是开放和超越的。
这点许多人可能不大理会。其实,现在全国地级市里,国民生产总值的排名,除了苏州、无锡、佛山等地外,唐山已经排在第四、第五的位置了。唐山在河北省依然处在济发展的第一位,曹妃甸,深水港,煤矿、钢铁、陶瓷等等,唐山的后劲十足,唐山的区位优势发挥了充分的作用,开放的唐山,正在实现着经济发展的“超越”。
现在,唐山又在着力打造文化。
减灾文化,无疑成为唐山的一个特色。
唐山人抓住了这个机遇,这两年,投入了5个多亿,建设了唐山地震纪念园区,防震减灾教育基地等等,主体内容将在今年7月28日之前完成,并向社会开放。
唐山人深知,全国乃至世界认识唐山,首先想到的是“唐山大地震”,这个印象已经深深地形成了,因此,做好减灾文化这篇文章,对促进唐山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非常有意义。
于是就有了建设纪念园区的想法,24万多亡者的姓名镌刻上墙,可以网上查询,可供后人凭吊,寄托一份哀思;于是有了地震遗址的精心保护,睹物思情、感受灾害;于是有了救灾抢险的雕塑和场景,感受大爱无疆的精神境界;于是有了地震科学普及的教育场馆,让参观者了解地震是怎么一回事……。
真是一份很好的构思,一份前瞻性的设想,并且大部分已经变为现实了,这就是唐山人的风格,悄悄地,不声不响地去做,待大家注意到了,他已经完成大半。
我祝愿唐山的防震减灾科普基地早日全面完成,促进唐山的科学发展,促进唐山的经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