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下学期教材分析 王琦
(2011-02-24 08:02: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音乐、体育、美术 |
一年级音乐下学期教材分析
王琦
一、对于音高、旋律起伏的感受
从第一课《杜鹃圆舞曲》一课开始就有对于音高、旋律起伏的感受,一直到地方教材教学之前。这个环节为二年级学生自主感受、表现对于音乐旋律起伏((用线条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例如:二年级的第一课森林水车的欣赏就是对于本册学生对于音高、旋律起伏的感受的最好的检验和进一步的提高。(但每节课的重点不一样)适合的教学方法:点唱法(可以请同学上黑板来表现书中出现的旋律线)
除此之外,旋律线还有两个隐性的作用(1.对于不同节拍强弱规律的直观感受和体验2.对于休止符的了解和体验)例:布谷明显的音高的感受,学习和巩固例:《乃呦乃》一课的教学
二、打击乐器的学习与使用
在这个学期打击乐器的学习是一个重点,共出现三角铁、响板、木鱼、手铃、碰钟、沙锤、铃鼓、鼓、镲、锣、双响筒11种乐器的学习和使用,在课后的小游戏中根据不同的歌曲风格与特点编者都把不同乐器组合伴奏形式直接给出,使学生先从了解、尝试、体验这样的过程进行打击乐器的学习,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于打击乐器的基本的音色和特点,适用于乐曲什么位置有一个较全面的体验和了解,那么在二年级的上学期教材中我们就会看到编者给出的大多数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应该用那件乐器,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应该说两册教材的衔接充分体现学生认知的规律、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来获得掌握打击乐器的演奏和合奏的技能,并了解了多种打击乐器的音色、长度等音乐知识。
三、欣赏教学中感受不同国家、地域、不同风格、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
欣赏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本册的欣赏教学不仅使学生聆听到了不同地域风格的乐曲,同时也欣赏到了不同乐器(手风琴(杜鹃圆舞曲)、童声独唱
四、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编创与活动)
1.一年下出现了二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八分节奏、四分节奏的图示与运用,以及对于42拍的强弱。
2.多声部的感受与体验:例:24页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节奏联系,由浅入深,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多声部的认识。)18页二声部读拍节奏的练习;认识四分休止符,不告诉名称,只了解休止一拍。提示学生走、停。
3.有多出的人声与乐器声音的结合(15页、26页感受音的高低、)42页编创与活动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利用设变得各种物品:桌子、盒子、纸、拍打身体等各种发放制造声响,使学生的创作综合在一起,形成生动的大海,尝试可以调换。
4.挤奶舞蹈动作的学习5.初步边听音乐边用笔画线条表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不多,但对于二年级教学非常有帮助。
五、对于43拍歌曲的学习和感受
对于43拍歌曲的学习和感受增加了比重,第一课43拍的歌曲对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延伸。同时下学期43拍歌曲的学习也作了一个很强的铺垫作用,对于歌曲的表现要求在自然演唱歌曲有表情地歌唱,侧重于乐于参与其它音乐表现活动中(如打击乐器的伴奏,各表演,小组唱,对唱、等多种音乐表现活动,为二年级的即兴创造活动做铺垫例:打击乐器的即兴创编伴奏,即兴表演唱等)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还有一些不够全面或与大家的体验不尽相同的地方,也请大家给我指出和帮助。
六、本册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春天》
第二单元《放牧》
第三单元《手拉手》
第四单元《长鼻子》
第五单元《跳起舞》
第六单元《咯咯哒》
第七单元《大海的歌》
第八单元《幸福生活》
第九单元《巧巧手》
第十单元《汪汪与咪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