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场死刑判决引发的争议
上海支局局长 金顺姬
一场死刑判决在中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被判处死刑的是家住四川省的女性,名叫李彦(42岁)。根据李彦案件的援助律师以及其弟所述,事件发生至下达判决,经过如下。
李彦从2009年3月结婚以来,一直饱受丈夫的家庭暴力。不仅经常挨打,李的丈夫还曾经把燃烧着的烟头按在她脸上。深冬天气严寒,丈夫还把她锁到阳台上,各种各样的虐待行为层出不穷。
虽然她曾向警察以及当地居委会寻求帮助,但是却没得到任何保护。警察仅仅是对她脸上被殴打过的伤痕拍了照片,既没有向她丈夫进行过询问,也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作为家庭的内部问题,李女士的控告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2010年11月,李彦在家里与酒醉的丈夫发生争执,最终用家里的枪管将丈夫殴打致死,并进一步将尸体肢解等。对于李彦杀人后的一系列行为,支持她的一名律师解释道:“她长期遭到丈夫的家庭暴力,心理状态不就会变得不正常吗,也可以理解为她深深地恨着自己的丈夫。”
对犯下故意杀人罪的李彦,2011年8月,地方法院做出了死刑判决。李彦不服判决进行了上诉,但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没有撤销死刑判决。
那么这一判决结果是否公平妥当呢?
很多人都认为量刑过重。而律师们也强调,明明有丈夫对李彦施以重度家庭暴力的证据以及证词,但判决时竟然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在一部分的报道中还透露,虽然尚未对外公布,但最高人民法院已经核准了死刑的判决。但是李的家人和她的支持者们还没有放弃,他们期待着李彦能够获得减刑。律师们也说要继续搜集李接受家庭暴力的证据,争取能够豁免死刑。
希望减刑的市民运动在各地展开。2月3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四川、广西、杭州这8个地区中,通过网络召集起来的市民们举行了号召为李彦减刑的活动。市民们赶赴法院门前,将白布裹在身上,意在表现出“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时的无力感”。
NGO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也在网上举办了避免死刑的联合署名活动。在Amnesty的日本网站上,从13日开始,一周内,就收集到了约1900人的署名。而在facebook和Twitter上该事件也引起了很大反响。
李彦目前被关押在四川省的看守所内,且不得与家人见面。李彦的弟弟李德淮(34岁)说道:“有那么多人支持我们,我真的非常感谢大家。有那么多人关心我们,姐姐减刑就有希望了。”
支持李彦的北京女律师郭建梅谈道:“虽然她犯的罪很严重,但罪不至死。她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无论如何我都希望她能够获得减刑。”深圳的男性律师庞琨则提到:“如果证实遭受了丈夫的暴力行为,从而获得减刑的话,就等于为相同境遇的女性提供了一种保护。”
中国女性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又是如何呢?根据有关报道,遭到配偶殴打、谩骂、经济限制等各种“家庭暴力”的女性占到了4分之1,其中存在明显的殴打行为的占5.5%,而农村地区则是达到了7.8%。
研究家庭暴力的学者指出:“在中国,家庭暴力经常被认作是公共权力不应干涉的家庭内部矛盾。”还有一些观点认为这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的顽固残余。
持续遭受丈夫家庭暴力的妻子将丈夫杀害。最终妻子是否会被维持死刑判决并执行?这起案件不仅在中国国内,也引起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外国的关注。
March 21, 2013
http://asahichinese.com/article/news/AJ201303210023
后一篇:日本86名死刑犯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