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方法(转)

(2014-09-20 17:59:02)
标签:

情感

分类: 操作方法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方法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学习语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有的时候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清楚明白了,整篇课文的内容也就理解了,而且对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大体总结了一下,小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八种: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手段)。

2、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3、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词语(如果学生读出了相应的语气,也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4、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工具书包括字典和书下注释)

5、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6、用造句的方式理解词语。

7、运用动作理解词语(此方法适用于低年级)。

8、还有通过想象理解词语(古诗教学中运用较多,还可配合简笔画)。

现在,我就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为例,重点来说说前四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首先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手段,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第六课《万年牢》中三次出现的“万年牢”一词,学生很难理解,字典中又查不到这个词,只有反复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学生才能明白,这三处“万年牢”分别是指父亲做的糖葫芦质量好,所以成为经久不衰的产品;其二,父亲做生意公平,顾客说好,愿意回头再买;其三,是说父亲做人讲究诚实可靠的品质。而且这三处“万年牢”之间还相互联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品质。还有第九课《自然之道》书后习题中出现的词语,(出示原句)如“极不情愿”、“悲叹”,学生要想读懂向导为什么“极不情愿”,最后竟而“悲叹”,就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作者和同伴不顾向导的劝阻,非要把小海龟抱回大海,结果非但没有救了小海龟,还致使更多的小海龟丧命。所以向导才由心平气和发展到极不情愿,最后发出十分难过的悲叹。

其次是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例如第九课《自然之道》中对“悲叹”一词的理解,还可以采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把“悲叹”改为“感叹”,让学生细细品味后发现,“悲叹”比“感叹”表现的感情更强烈,更能突出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句子)。还有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第二自然段中“信奉”一词换成“相信”,让学生再读一读,体会一下,就会感觉还是“信奉”这个词用得好,用得准确,更能表现出当时的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奉若神明,将他作为真理的化身,对他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对权威盲目迷信的状况。

第三是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词语。例如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自然段中的“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句子)这句话里出现了四个“时而”,形成了一个排比句。而且作者巧妙的运用了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了溪流的形和声,也烘托出作者当时的游兴正浓。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溪流的缓急不一,读出排比句颇有节奏感的音乐美,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当时愉快的心情是大有帮助的。还有第七课《尊严》,全文围绕着“尊严”一词展开,如果学生理解了这个词在文中所要表达的含义,那么对整篇文章也就理解了。其实,学生心里大都明白“尊严”的含义,但有时却说不清楚。那么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尤其是抓住哈默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反复诵读,学生就会更清晰“尊严”的含义了,同时也理解了杰克逊大叔对哈默的欣赏,以及哈默最终成为石油大王的原因。

还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就要借助工具书来帮忙。例如,第五课《中彩那天》的“拮据”一词,还有第九课《自然之道》的“踌躇不前”,在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查工具书来理解这种比较少见又难懂的词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另外四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用造句的方法理解词语;运用动作理解词语(此方法适用于低年级);还有通过想象理解词语(古诗教学中运用较多,还可配合简笔画)也都是一些常用的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当然,理解词语的方法还有很多,不局限于以上这八种。相信很多老师都有一些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最后需特别指出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总体上把握语境,切不可脱离语境。另外就是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