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匆匆》课堂实录

(2010-03-05 08:46:25)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堂实录

                                  《匆匆》课堂实录

                                                         深圳市福田区华新小学  谢家碧

教材简析:

    《匆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2课。这篇散文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抒情散文。以此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充满着诗意的语言,将自己的感慨依托于燕子、杨柳、桃花等多种可观的大自然景观中,读起来像一首流淌的小诗。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感悟语言的美,进而感受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理解讲述能力,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学生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有待引导。

探究目标:

一、你用什么方法读、写、理解课文的生字、新词?用哪些方法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请你结合实例分析本课的结构特点和运用的修辞手法。你能背诵课文吗?你了解朱自清吗?

三、课文描写了一些生活细节表明日子去来匆匆,请你找出来,并联系生活实际再列举一些。读了这篇抒情散文,你有什么感想呢?请说一说或写一写。

探究重点、难点:

一、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二、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研读文本,悉心备课——个性朗读  议中促学——展示学习成果,彰显个性风采”,在学生自主、合作习文怡情中落实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一、“探究目标”发给学生。

二、学生理解旁批课文。

三、学生参与备课。

自主、合作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个性朗读  议中促学)

一、自悟读法  张扬个性

师:今天我们共同探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匆匆》,首先我们探究课题,当你初读课题时,产生过什么疑问,怎么解决的?

生1:课题写的是什么匆匆?通过备课我知道是时间来去匆匆。

生2:我对《匆匆》这个课题的理解是:“匆匆”的意思是急急忙忙的样子,“匆匆”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对时间易逝的体验与感受。这个课题起到了直接点明中心的作用。

生3:《匆匆》这篇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通过反复读课文,明白了课文讲的是时间的匆匆,体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惋惜之情。

师:从你们探究课题的方法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备课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聆听录音朗读,注意听清楚字音,参照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放录音朗读)

师:欣赏情境,进一步体会情感。(放课件情景)

师:用自己或小组喜欢的方式练读,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感悟。(学生练读,教师巡视了解)

 

师:检测练读情况,挑战读,学习PK组。

生:我们组与阳光学习组挑战读第四自然段:从“我何曾……一遭啊?”我们组的要求是要读出作者感慨时光流逝,不甘年华虚度的强烈情感。

两组挑战读:(略)

师:听了两个组挑战读后,有同学想评价吗?

生1:阳光学习对“不甘年华虚度的强烈情感”把握好一些。

生2:两个组抑扬顿挫都做得比较好。

师:还有组想挑战吗?啃书悦组。

生:我们组与书为伴组挑战读第二自然段,要求读出惋惜、伤感之情。

两组挑战读:(略)

师:有个人挑战读吗?潘思帆。

潘思帆:我向潘嘉维挑战读第3自然段,要求读出彷徨、惋惜之情。

两个学生挑战读:(略)

师:哪个组愿意示范读?读书王组

生:我们组示范读第4自然段,我们要读出作者对时间的惋惜之情。

读书王组朗读:(略)

师:在读这段时,要把握好语气、语调,示范读(略)。

师:有个人愿意示范读吗?卢琼玉。

卢琼玉:我示范读第一自然段。朗读(略)

师:读这段时,要注意语调、节奏,凸显鲜明对比。引导学生明确读重音的字词。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中“去”、“再来”、“枯”、“再青”、“谢”、“再开”读重音。

学生:齐读这一句。

二、议中解疑  合作探究

师:下面把时间交给各学习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围绕“探究目标”解答每一个问题;将预习中产生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不能解答的,请教老师。

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约十分钟)。教师深入各组了解学情,参与讨论。

师:为了下一节课“学习成果汇报”顺利而有效进行,将“探究目标”分派到各学习小组,第一个探究目标书屋乐组和阳光学习组;第二个探究目标书为伴组和读书王组;第三个探究目标学习PK组和啃书悦组。请各小组做好“学习成果汇报”准备。

各学习小组选择展示讲解的方法、策略,合作演练。(约十分钟)。

                           

第二课时(学习成果汇报)

师:这节课是各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书屋乐组。

主持人:首先我们组说词语意思,请同学们一起回答文中“词”。

生1:请同学们等我说完意思后再猜词语。

     1.蒸发,融化。(蒸融)

2.的确。(确乎)

3.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空虚)

4.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涔涔)

5.形容泪流不止。(潸潸)

6.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尽管)

7.指眼睛定定地看的样子。(凝然)

8.遮挡,挽留。(遮挽)

9.非常灵活。(伶伶俐俐)

10.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徘徊)

主持人:接着我们组展示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生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请同学们一起回答)

是头涔涔(cén)还是(chén)    答:前一个

是泪潸潸(san)还是(shan)    答:后一个

是挪移(nuá)还是(ná)        答:前一个

是蒸融(zhēng)还是(zhēn)    答:前一个

是赤裸裸(luǒ)还是(kē)      答:前一个

是徘徊(huí)还是(huái)      答:后一个

是凝然(níng)还是(nín)      答:前一个

是遮挽(zhē)还是(zē)        答:前一个

主持人:下面我们展示在文中找有下列形式的词语(AA式)(ABB式)。

生3:在文中找出下列形式一样的词语。

AA式 例:匆匆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ABB式 例:赤裸裸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AA式的词语,例如:匆匆。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ABB式的词语,例如:赤裸裸。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主持人:然后我们组展示阅读练笔。

生4:

                                 读《匆匆》有感

                                    陈镛伟

    读了《匆匆》一文,我对时间开始惋惜,时间都在一天一天地离我而去。

《匆匆》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表达了既然来到这世界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的主题。

    生活的每一天时间都在流逝,日子将去而不返,而有些人真正在做有意义事的时间很少,做无意义的事却很多,比如沉默。我觉得沉默是人生中最无意义的一件事,当沉默时你脑袋里空白,心里什么也不想,手脚都不

动,试问:这有什么意义呢?

    人总是生活在反反复复的日子里,比如我们小学生一大早起来,洗完脸,刷完牙后,时间就从洗脸,刷牙里过去了;吃完早餐上学,一直到中午放学整整过了4、5个小时,时间又过去了;吃完午饭,接着上下午的课,回到家写作业,又过了4个小时,时间又溜走了;吃完午饭,洗完澡,刷完牙,睡觉,时间又流逝了。日复一日,时间悄然流逝。

    人每天真真正正在做事的时间只有8到9个小时,这短短的时间难道不应该抓住时间,干些有意义的事情吗?正所谓:当你回首,你会发现时间走得很快;但你停留,你会发现时间走得很慢。珍惜时间吧!朋友!

主持人:最后我们组以领读的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

     陈镛伟:“燕子去了”全组:“有再来的时候”;陈镛伟:“杨柳枯了”全组:“有再青的时候”;陈镛伟:“桃花谢了”全组:“有再开的时候”;陈镛伟:“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全组:“是有人偷走了罢:”陈镛伟:“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全组:“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陈镛伟:“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齐:书屋乐组展示完毕。

师:阳光学习组展示。

主持人:我们组主要探究的是第一个探究目标,首先,我们展示仿写课文中的两个句子

 生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仿写:玩电脑的时候,日子从鼠标、键盘上过去;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过去;放声大笑的时候,日子便从笑声中过去。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落叶,被泥土掩埋了,如历史,被历史的长河湮没了。

主持人:然后我们展示阅读练笔。

生2:

                                      长河远逝,岁月无痕

                                      ——读《匆匆》有感

    读了《匆匆》一文,我忽然想起了歌曲《昭君出塞》中的一句歌词——长河远逝,岁月无痕。

    岁月像是无边秋风中的萧萧落叶,不经意中随风而逝。落叶上,印着我们的欢喜、悲伤、苦涩、泪水。不留痕迹地远去,我们想伸手接住自己的一片,他却早已不知去向。留给我们的,只是对“光阴似箭”的叹息……

岁月像是巫女手中的魔杖,不经意魔杖一挥,将未来变成现在,将现在变成过去,将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岁月无痕。无痕的岁月,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主持人:接下来是我们对《明日歌》的理解(欧阳婧祎、徐凯、曾妍展示)            

                          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理解:明天又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那么势必虚度光阴,一切事情就会错过机会。一般的人苦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老将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人的一生有多少个明天?请您听我的《明日歌》吧。

主持人:最后我们接龙朗读第二自然段。

   (欧阳婧祎)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张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陶佩佩)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齐:阳光学习组展示完毕

师:书为伴组展示。

主持人:我们组主要展示第二个探究目标,首先由我们组展示句子理解。

生1:读“燕子去了,有再来……….再开的时候。”

生2:这些句子写出燕子会再来,杨柳会再青,桃花会再开,描写出一幅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写燕子去了会再来,杨柳枯了会再青,桃花谢了会再开,是为了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感觉有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会再来。

生3:读“在默默里算着……..也没有影子。”

生4:作者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无边无际的大海。日子在这里显得多么渺小,消失得多么快。

生5:读“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白白走这一遭啊?”

生6:在作者的不断追问,反问中可以看出作者不想虚掷光阴,体现出作者不愿放弃身边每一秒。意思是来到这个世界,却没有做过一些自己认为有益的事,日子就过去了。已经过去的日子就算白过了。

下面一学生补充:

    这句话既是作者对时间飞逝的感叹,又是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内心表白。

又一学生补充:

    作者认为自己没有做有意义的事,前面的那些日子就算白过了。

主持人:最后由陈嘉欣配音背诵。

陈嘉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我的背诵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放音乐,随着音乐声,饱含深情地背诵课文。)

全组齐:“书为伴”小组展示完毕。

师:读书王组展示。

主持人:我们组主要展示第2个探究目标,首先我们组分析这篇散文的写作特点。

生1:

一、《匆匆》这篇课文处处抓住“珍惜时间”来进行描写。如:第一自然段中说燕子去了,有再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了,有再生长出来的时候;桃花凋谢了,有再盛开的时候。而时间过去了,却没有再回来的时候。这里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更加突出了时间的来之不易,提醒了我们要珍惜时间!

二、《匆匆》一文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匆匆流逝的时间写得具体形象。例如:第三自然段中的“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段话中“太阳轻轻悄悄地挪移了”由于我无法拽住时间的流逝,所以也只能“茫茫然跟着旋转”。突出了时间是无情的,时间是不会等待你的,提醒了我们要珍惜时间。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篇与《匆匆》结构十分相似的散文,朱自清的《春》。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篇散文也是总分总的结构,文辞隽永,文中通过描写春境中的人和动植物等,体现出春的美好。

    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这段话中的小草仿佛不是单一的植物,而是人们的朋友,伴侣。文中描写的草和人相处得如此融洽,突出了春天的美好。

    还有“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这段话描写的是春境中的人。一到春天,人们便纷纷出来活动、玩耍,可以看出人们对春的喜爱以及春的美好。

     除了这几段,文中还有许多地方也突出了春的美好,希望大家有空去欣赏这篇散文。

主持人: 接着展示作者简介。

生2: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生3: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其作品文字简约,亲切自然,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他的散文是中国当代散文的典范。

主持人:最后我们组以接龙的方式来背诵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背诵。(略)

齐:读书王组展示完毕。

师:学习PK组展示。

主持人:我们组主要展示第三个探究目标,首先由我们组概括第3自然段“日子来去匆匆”的细节。

生1:洗手时,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时,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日子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生2:遮挽时,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躺在床上时,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掩着面叹息,日子在叹息里闪过。

主持人:接着由我们组展示仿写第3自然段句式。

生3: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听音乐时,日子从歌曲中过去;看书时,日子从故事中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游戏中过去;喝水时,日子从嘴边过去,散步时,日子从小路边过去……

主持人:最后由我们组配乐朗读六(3)班部分同学对时间感悟的经典语句。(放音乐)

生A:有用的时间做无谓的事,满足了现在,浪费了未来。——潘思帆

生B:时间是无声的脚步,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地溜走。——丁姝

生C:抛弃时间的人,时间再也不会理他。——卢琼玉

生A:懂得安排时间的人,他是时间的主人;不懂得安排时间的人,他是时间的奴隶。要做主人还是做奴隶,是自己的事。——庄家怡

生B:时间就像一股源泉,一分一秒流去,你永远不能使它停止,只有用双手努力接住它,才能够有点儿收获。——张俐

生C:在今天与明天之间,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你要学会迅速办事。——陈嘉欣

生A:你浪费的每一秒,是用多少黄金都买不到的。——潘嘉维

生B:时间就像一只利剑,飞快地从我身旁掠过。——邱逸帆

生C:浪费时间就像乱花零用钱。你如果到时间不够的时候,就会发现,时间不会自己长脚跑掉,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不经意浪费掉了。——欧阳婧祎

生A:你发呆的时候,浪费的是时间,那么,你的生命时光,是永远回不来的。——沈锐锋

齐:学习PK组展示完毕。

师:啃书悦组展示。

主持人:我们组着重展示探究目标三。首先,由我们组展示阅读练笔。

生1:

阅读练笔:仿写《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偷了又有什么用呢?是他们自己溜走了吧:现在又到了那里?

    我不知道已经度过了多少日子;但时间已经在慢慢流逝了。在沉寂中算着,有多少日子从我手中溜去?我的日子像一片片落叶,渐渐掉落、遗失了,发出一阵叹息声。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但去来的中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

    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玩游戏时,日子从我们灵活的手下钻过去;玩电脑的时候,它便从我们的鼠标上跨过,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发现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飘去了。

    在来去如飞的日子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流水,似湖泊,匆匆地流走了,急忙地溜走了。

    我的日子敲响了时间的警钟——还在浪费时间吗?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呢?

主持人:下面我们走进“时间演播室”,看看人们对时间的不同态度。

播音员:

    欢迎来到“时间演播室”,我是主持人:潘嘉维

    本期头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在浪费时间,让我们跟随两位记者从不同地点拍摄到同学们珍惜时间以及浪费时间的现象!

表演1:

生甲:方嘉宇,我们来对打吧。

生乙:好啊,啊!(毫无意义地疯玩)。我竟然输给你了。

表演2:

生丙:太好了,趁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我要好好玩个够。(游戏中)太好了,我要通关了,嗨!我还是输了。

播音员:

    唉,这些同学真是不珍惜时间啊,竟然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无谓的玩耍和游戏上。让我们再看记者发回来的另一报道。

表演3:

生丁:嗯。。。。这道题好难啊!啊!太好了,想起来了,原来是这样写的。

播音员:

    看看这位同学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多快乐啊!下面我们看看记者潘思帆发回来的报道。

记者:好的,主持人,我是本台记者潘思帆,我正在园岭小学本部,接下来我将采访一些同学,请他们谈谈对时间的看法和感想。

同学1:我认为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流逝一点时间,那就是对生命的严重浪费。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同学2:我觉得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人总有一天失去时间,人一旦失去时间,将无法做任何事情,所以人应该在这一段时间内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

同学3:如果你在做有意义的事,你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记者:这些同学都认识到了时间的珍贵,现在我把时间交给演播室。

播音员:欢迎回到《时间演播室》,本期节目到此结束了,谢谢各位的收看,再见。

师:刚才让我们欣赏到各小组许多的合作学习成果,下面有个人学习成果的同学,与大家分享。

生1: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诗句: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秋妃《金缕衣》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生2:

《匆匆》结构层次:(本文一共分成三个大段,每一大段作者都问了一个问题)

第一段:

燕子                      第一问:

杨柳      触景生情     →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桃花

 

第二段:

第二问:

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 太阳有脚 轻轻悄悄的挪移了 于是 洗手、吃饭、默默、遮挽的时候,时间就跨、飞、溜、闪过了。

 

第三段:

   第三问:

                        只有徘徊

我能做些什么呢?→      只有匆匆

                        这样的日子如烟,被微风吹散了

师:感谢同学们让我们欣赏到这么多学习成果,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下课!

 

教学反思:

    语文是充满“诗意”与“美”的艺品,因而,语文教学也离不开“诗意”和“美”,语文课堂应该飞扬着灵性,飘溢着诗意,流露着美感,给人以享受。在新课程理念下,充满“美感”的课堂应该是我们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努力凸现“美”,做到:

    一、营造氛围美。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中我的学生恰时恰度地利用潺潺又略带幽幽的音乐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美。上完课后,我一边与学生交谈,一边欣赏他们的“学习后记”,许多学生赞赏运用音乐渲染气氛这一举措。以下是我摘取几个学生的“学习后记”。

潘嘉维:陈嘉欣的配乐背诵新展示方法,让我耳目一新,当我闭上眼睛聆听时,深深地陶醉在课文之中。

洪英典:书为伴组的陈嘉欣同学随着音乐背诵了《匆匆》一文,仿佛把我们带入了美妙如画的幻境中。

张 缘:陈嘉欣同学伴着优美的旋律,背诵着《匆匆》这一课,所有老师同学都陶醉了。

丁 姝:当我听到“学习PK”组在幽幽的音乐声中读到我写的对时间感悟的语句时,十分激动,让我更加坚定了珍惜时间的信念。

    二、放手带来的精彩。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活泼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他们都有好奇心、模仿能力和表现欲,因此,我在具体教学中,大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信学生能够用适合于自已的方式和行为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匆匆》的课堂上出现了未曾想象的精彩,讲解得异彩纷呈。我们听听学生的心声吧。

邱孝燕:学习PK组收集同学们“对时间感悟的句子”,并且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朗读,这种方法很新颖,值得我们学习。

洪英典:啃书悦组的展示方法十分独特,增加了许多趣味性,令大家都十分欣赏。在“时间演播室”里我更加明白了时间的重要性,时间是留不住的,只有你去珍惜它!

蓝 懿:啃书悦组采用了“时间演播室”的方法展示,令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学生们也谈到了不足,如:有些同学说话太快了;点评得不够到位;出现错别字。陈镛伟说:我的错别字在全场被发现并说出来了,我的脸都红了。所以我不敢再马马虎虎写字了。他们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勇于改正,真是难能可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